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体育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类运动性贫血 1958年,吉村寿人提出了“运动性贫血”新概念。运动性贫血这一研究是在战败后的日本,遇经济、粮食危机,运动员为了参加国际比赛,而各自带着粮食参加集体强化训练。当时粮食紧缺,连优质的动物蛋白食物都看不到,因此,当时吉村寿人对“运动性贫血”下了这一定义:运动员在运动时,由于肌肉内的蛋白合成显著亢进,在蛋白质量摄取少的情况下继续运动,会产生溶血,其游离的血色素蛋白被肌蛋白的合成所利用,从而引起贫血,这就叫运动性贫血。但是,根据后来许多研究者对“运动会引起贫血”进行了研讨,其原因是由  相似文献   
2.
环腺苷酸(Adenosin 3′,5′Cyclicphosphate),是1958年由苏赛莱思特和特·乌·雷尔(T·W·Rall)从肝脏的匀浆中抽提出来的,它的作用与激素相类似。后经深入研究证明激素存在于细胞外,它作为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膜的腺苷酸环化酶,由于激素的催化作用,把细胞内的ATP变成环腺苷酸,这种环腺苷酸作为激素的第二信使激活蛋白激酶,由于它的作用,各种磷酸化酶被激活而显示着激素反应。但是,它的任务一结束,由于磷酸二酯酶的作用而被分解为5′AMP(原文为5′ATP) 组织中的环腺苷酸的浓度,大脑中是5.0毫微克/克·湿重(以下单位省略),骨胳肌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