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体育   6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于变体,《中国集邮大辞典》曾给予了相对严谨的定义,集邮者也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了进行判别的三原则(1、非人为;2、经邮票厂检验合格;3、由邮局窗口售出)。但是,这些定义与原则仍然不是确定变体的具体标准。笔者以为,不同时期(清代、民国、解放区、新中国早期、近期)、不同工艺(胶版、影写版、雕刻版)、不同票幅的(大、中、小)邮品,变体判别具体标准应有不同。尤其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新印刷机的引进、新工艺的应用以及管理制度的日益科学严格,用来判定"民居"(普23、25、26、27)、"长城"(普28、29)、"环保"(普30)邮票也应各有专用的变体判定标准。本文试拟了判定普30《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以下简称普30)变体票的具体标准,供大家参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防伪纸张和防伪油墨等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应用广泛。本文主要探讨荧光纤维纸在普30与普31中的应用。所谓荧光纤维纸就是在白色邮票纸张中加入各种颜色的荧光介质,借以提高邮票纸张的防伪功能,这是世界各国普遍应用的防伪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无色荧光喷码最先在普29万里长城(明)(第五组)邮票上试用,其前缀有的是单个拼音字母,有的是双字母,有的无前缀,但均无后缀,后来在普30环保与普31中国鸟邮票上广泛应用,开始还是试用,直至后缀字母A的出现才算走上正轨。无色荧光喷码是个新事物,无论设计思想、机器设备还是喷印方法都是先进的、创新的,对邮政史、邮票史和集邮史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微缩文字技术是邮票防伪方式之一。它是用极小的文字或字母组成线条,印在票图的某个部位,只有在高倍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现出“原形”。微缩文字技术应用于普通邮票防伪是从普31开始的(参见020640、020918)。  相似文献   
5.
普二十三组民居邮票由陈汉民、励忠发、华建心设计,北京邮票厂用影写版印制。民居普票分别用两种不同规格的轮转式印刷机印刷。用乔利机印制的细齿票(齿孔度数:12.5×13.0度),一个印刷全张由四个邮局全张组成,每个邮局全张由10×6枚邮票组成。用维发机  相似文献   
6.
民居系列普票从1986年4月1日开始发行至"古北口"于1997年5月1日问世,占据邮政窗口时间长达10多年,其发行与使用时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的早期,工商活动频繁、经济发展快速、人员往来增多、信息传递剧增,故对邮政要求高、压力大,印刷设备不够用,邮票印制供不应求,加之检验不严,因而各种变异票品出现在邮政窗口。《民居》普票较之前普21,普22和此后普29的变异品明显要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