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明代军事史和文学史上,胡宗宪幕府均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当时许多著名的文人如徐渭、茅坤、沈明臣、王寅等先后入幕,可谓集一时人才之胜,但学界对该幕府的基本情况仍缺乏必要的了解。除徐渭外,据《明史》、史料笔记及明清方志等记载,胡宗宪幕府中人物有姓名、事迹可考者尚有一十六位。  相似文献   
2.
<风月锦囊>"摘汇戏式"<王昭君>所选10出内容与今存富春堂本<和戎记>的曲文无异,并且锦本<正科入赚>所述"王昭君"的剧情梗概亦全同于<和戎记>,由此可证<和戎记>是旧本戏文<王昭君>的原貌;再从<和戎记>的角色配置、演唱形式和体制规范来考察,可知其为明初早期戏文的形态而非万历间传奇改本.<王昭君出塞>和新增[山坡羊]<王昭君>原本皆为杂曲,产生时代甚早,后来被各种戏曲袭用和改编,成为剧曲,传播甚广.而[跨调山坡羊]<昭君>是故事说唱体杂曲,实为佚曲仅存,它为昭君故事流变的探索,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3.
徐渭的文学创作与游幕生涯患息相关.在明代幕府制度下,文人的游幕带有维持生活的经济目的.但他们的经济条件并未由此根本改观.游幕为徐渭等布衣之士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军国大事和开阔视野的良机,还能藉此广交诗朋文友,进而丰富了文学创作的题材与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身上的叛逆性格历来受人关注,它的形成与发展可以有各种解释。如果从个体心理学角度考察,则是缘于主人公的自卑情结,而且是一种典型的性别自卑,它在宝玉身上主要表现为对女性有着异乎寻常的仰慕。在宝玉看来,无论是情感的丰富性,还是智商的高下以及办事能力和文学造诣等诸多方面,女性均有着独特的优势,而带有女性化色彩的男性也基于同样的原因成为宝玉仰慕和亲近的对象。贾宝玉那些惊世骇俗的叛逆性的思维方式与日常言行,其实往往只是这种心理特征的异化形式。这种心理特征的形成,既受到父亲贾政压制性教育的影响,又是身边女性包围式指导的结果。此外,宝玉的这种性别自卑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在总体上呈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由于朱元璋的文化高压政策和经义的话语霸权,戏曲在明初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戏曲创作也出现了严重危机。明代众多的知识分子为提升戏曲的话语地位,在采取种种行之有效的宣传策略的同时,也以积极的姿态从事戏曲的创作与传播,使得作为边缘文体的戏曲逐步向中心文体发展演进。但由于旧有的文体尊卑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和戏曲自身的文体特征,及其所依托的文化语境决定它最终只能作为非主流文体中的主流话语形式而存在,尚不能从根本上撼动以诗文为主导的传统文学格局。  相似文献   
6.
在明代著名戏曲家张凤翼的所有作品中,《红拂记》是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不仅版本、改本的数量繁多,而且“梨园子弟多演之”,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文章从分析这部剧作盛传的原因入手,认为《红拂记》既迎合了晚明文人的趋奇心理,又反映了当时一般士子的普遍理想,加之体制上的成功变革,这些因素最终促成了《红拂记》的一时盛行,并对之后明清戏曲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明代游幕文士的代表人物,徐渭的游幕经历具有比较典范的意义,其诗文创作与之息息相关.幕府制度的改变,使得众多文士的游幕动机不再以入仕迁转为目标,而是明显带有经济化的特征.从幕修等实际所得考察,明代游幕文士的生存处境是比较恶劣的.他们在幕中的写作方式以代笔为主,具体内容则因幕主的社交需要而定,这直接抑制了幕客们真情实感的表达,并制约着他们文学才华的发挥,最终影响到此类作品的文学价值.另一方面,游幕又为徐渭等布衣之士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军国大事和开阔视野的良机,还能使他们广交诗朋文友,进而丰富其诗文创作的题材与内容,同时也有助于文学传播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8.
由于缺乏文献证据,《鸣凤记》作为“第一部”时事剧的标识实际上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研究者关于《鸣凤记》产生于万历元年至十年的说法,因推考材料的薄弱与逻辑漏洞也未必成立。朱濑滨所撰《鸾笔记》可确认完成于万历初年,以当朝人写当朝事凸显了作家的政治勇气,因此这部作品更具首部时事剧的材料支撑。一部戏曲作品要成为“时事剧”,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相对可靠的真实性,主要角色应为时事人物,以及兼具“共时”阶段的时效性,即以剧作家的创作过程与剧本所描述的事件或人物是否存在交集为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历史剧”概念从滥觞到广泛使用,一直处于争议的漩涡,甚至到了21世纪,这个已经有了百年历史的艺术概念仍会不时引起一些讨论与争鸣。这一方面说明“历史剧”概念本身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另一方面则显示对它的认知依旧不够完整和准确。在当下文化语境中,“历史剧”概念更多地存在于戏剧史与戏剧理论的研究领域,而在更广泛的戏剧创作、戏剧评论中却处于被边缘化,甚至被弃用、被解构的状态,这既是一种概念缺位,也是实体上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钱谦益《列朝诗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乙订卷五"周沐阳鼎"条云:"鼎,字伯器,嘉善人。博极经史,为弟子师。例当以椽曹得官,谢病归。正统中,大征闽寇,沐阳伯金忠参赞军务,辟置幕下,议进取方略,多见用。尝与千户龚遂奇,从数骑入尤溪山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