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体育   8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道光一朝30年,时属晚清之开端。此时清代御窑瓷器经历了辉煌的康雍乾盛世,宫廷用瓷制度已经逐渐规范化、程式化,瓷器制品的形制、功用、组配已经基本成为定制,留给道光朝的创新空间很有限。然而,道光朝御瓷虽以沿袭前朝制式为主,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朝的特点,继而影响了后朝,这应当与道光皇帝个人审美取向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排查大量清代官窑瓷器实物,首次完整揭示了八种开光节令膳碗的面貌;并依据清宫瓷器档案研究其烧造情况,考证其名称含义,分析其工艺特点,实现了档案与实物的名物对应。  相似文献   
3.
作者研究提出了明代直隶厂官窑即真定府曲阳窑。依据清宫瓷器档案甄别出《陶成纪事》所列的三种厂官釉制品,并给出了标准参照器,分析了区分三种厂官釉制品的依据,为厂官釉瓷器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准。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狭义的清代官窑瓷器指景德镇珠山御窑厂的制品和御窑之外生产的专门进贡给皇家使用的御用瓷。并根据明清两朝典型的御窑烧造,归纳了"御窑六标准",据此进一步分析得出:康熙十年烧造祭器和"减窑"属于御窑;"郎窑"是由朗廷极一力发起的私人制陶作坊,并有部分制品供御皇家;"安窑"属于完全为皇家烧造贡瓷的私人窑场,并可能借用了御窑厂的场地资源。  相似文献   
5.
正1910~1913年,德国学者帕泽斯基(Friedrich Perzynski)在伦敦《伯灵顿杂志》(The Burlington Magazine)上连续发表了四篇题为Towards a Grouping of Chinese Porcelains的系列文章,介绍了一批中国瓷器。其中,他注意到一件应属于崇祯九年(1636年)的干支纪年款青花莲子罐,由此最早提出了"过渡期瓷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内容、制瓷原料、工艺、瓷器品种四个方面对唐英编写的《则例章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通过与《陶成纪事碑记》《陶冶图说》等资料的互证,对清代御窑瓷器史料进行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挖掘,尤其根据清宫档案对《则例章程》涉及的瓷器品种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清代大运瓷器的烧造情况和奏销制度,首次完整建立了道光二十九年大运瓷器的名物对应关系,使清宫档案所载器物得以实物还原。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清宫档案,首次全面分析了清代御窑厂贡瓷制度和烧造惯例的形成过程以及贡瓷烧制的管理情况,贡瓷制度为清代皇家御用瓷的烧造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经费来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