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体育   1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立谋 《收藏》2012,(17):110-113
明清时期有不少与科举有关的铜镜,铭文有"状元及第""五子登科""状元拜相""连中三元"等,有的还在铭文周围加饰传统的吉祥图案,丰富了吉祥的内容。这些题材铜镜反映了中国千余年来一统江山的治国策略,又表达了人们渴望借助于科举考试达到改变人生命运的欲望。成为承载科举历史的重要文物。  相似文献   
2.
孙立谋 《收藏》2010,(4):88-93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在文化、科技、艺术、信仰诸多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日本弥生时代中期(约相当于中国西汉中期至东汉中期)开始,中国汉镜输往日本。古坟时代(约相当于东晋至隋代),日本仿制中国魏吴圆镜;平安时代(约相当于中唐至南宋中期),受中国唐宋镜形制、胎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道教镜鉴析     
孙立谋 《收藏》2010,(9):88-91
道教是在中国古老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本土宗教,铜镜纹饰反映道教文化是很自然的。  相似文献   
4.
孙立谋 《收藏》2010,(11):76-80
汉代“规矩纹”铜镜工艺精湛,纹饰优美,图文并茂,寓意深邃,备受国内外藏界青睐,但镜上神秘的“TLV”符号所寓何意,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有学者提出是汉代日晷上的TLV纹被搬到铜镜上,镜的圆缘象征天,方格象征地,四神代表天际星宿的宇宙模式,有学者认为规矩是神话中的伏羲女娲用作规画天地、炼石补天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孙立谋 《收藏》2009,(9):131-133
中国汉唐镜因其精湛的工艺、丰富的文化内涵历来备受青睐,甚至远销日本,许多精品一直被日本的博物馆和藏家珍藏。  相似文献   
6.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和各民族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在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特殊而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早在弥生时代,中国汉镜传入日本,北九洲出土汉代、三国制造的铜镜达300多面。据《三国志》记载:景初二年(238年)六月,魏明帝曹睿赠送日本女王卑弥呼的物品中有"铜镜百枚",对日本的制镜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日本从仿制中国铜镜到日臻完美的"和镜"形成,并于桃山、江户时期以商贸方式销往中国。精湛的工艺,似锦如画的纹饰,赢得了中国市场,使中国制镜作坊纷纷仿制,一时形成了日本式铜镜在中国尤其是东南沿海区域流传。日本式铜镜国内媒体介绍甚少,特刊发此文以飨读者。本文介绍的日本式镜,究竟是日本镜,还是仿日镜,还需作进一步研究考证。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江户时期(1615-1684年)的铜镜上,常见有图案状标记纹样,多数以平凸圆环或方框委角形式内饰花叶纹图案,暂且称之为"徽",若内书一个  相似文献   
8.
孙立谋 《收藏》2012,(9):110-113
明清时期有不少与科举有关的铜镜,铭文有“状元及第”“五子登科”“状元拜相”“连中三元”等,有的还在铭文周围加饰传统的吉祥图案,丰富了吉祥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孙立谋 《收藏》2008,(10):80-83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在文化方面的交往源远流长。中国用作鉴容的铜镜传人日本,成为其历史上帝王政治、财富、权力的象征。迄今所知,在日本北九洲为中心地域属弥生时代(相当于中国两汉时期)出土的中国制铜镜达300面之多;属古坟时代(相当于中国魏晋时期)的有3000面,其中三分之一为中国制造。据《三国志·魏志·倭传》记载:景初二年(238年)六月,倭女王遣使来到中国的魏朝,  相似文献   
10.
孙立谋 《收藏》2011,(2):104-107
几千年来,中国铜镜精品辈出,汉唐镜更受海内外青睐,日本国立博物馆和民间爱好者竞相珍藏。中国铜镜文化在日本平安时代后期(897~1181年)融入大和绘画风格,应运而生的日本和式镜写景入画,将芦荡飞雁、梅菊双雀、滨洲翔鹤、花草风蝶等用富有日本风土民情的“和风绘”式样表现出来。宋明时期,在中国铜镜继续输往日本的同时,不为世人所知的日本镜也开始运销中国。散落在中国民间并被博物馆收藏的日本铜镜揭示了,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