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人 《上海集邮》2003,(3):28-29
2002年的纪特邮票达27套,是多产的一年,新老设计者共19位。其中,特种邮票24套,占全年的89%;纪念邮票3套,仅占11%,有所下降。印制工艺方面,仍以影写版为主,有17套,占全年的62%;胶印、影雕各5套,各占18%。 3套纪念邮票都是人物像,模式固定老化,几无集邮者表示欢迎,批评声一片。《古代科学家》照搬生肖票"一明一暗"样式,十分生硬。  相似文献   
2.
我中专刚一毕业,便背着行囊走出我家所在的那个小镇,涌入车水马龙、热闹喧嚣的都市,想在这里挥洒青春,打拼梦想。辗转奔波于人才市场,七月的骄阳似火,而我的心里却充满找不到工作的冰凉。在这灯红酒绿的繁华之地,举目无亲的我马上要消耗掉身上……  相似文献   
3.
旅人 《上海集邮》2006,(3):21-22
随着J、T邮票大量作为收藏品,其邮资功能被淡化;集邮的普及化、收藏的大众化,新邮的商业化,邮票已成为一种用为收藏和欣赏的微型艺术“图片”。笔者作为集邮队伍中普通的一员,用普通的眼睛去理解、去解读,在评赏中寻找另一番乐趣。  相似文献   
4.
1994年是JT邮票发行种数又增加的一年。是年邮票及小型张达21套,为历年之最。新邮评赏在各邮刊邮报上已成为固定的节目,各抒己见,颇为热烈。本文只是逐套点评,稍详或略,也是一家之见吧。 甲戌年 据二苗先生说,他设计狗票是“查阅了大量的关于狗的资料,拜访了民间艺术收藏家,并到养狗  相似文献   
5.
旅人 《上海集邮》2000,(1):23-24
1999年是我们共和国历史上喜庆的一年,她已诞生50周年,又是澳门洗雪400余年殖民统治的耻辱,回归祖国之年;是年万国邮政联盟成立125周年并在北京隆重举行了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同时又成功举办了中国’99世界集邮展览;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也举世瞩目。集邮界对上述重大题材邮票的设计寄予了厚望。近40位画家、邮票设计工作者,竭尽努力,为全年20套纪念和特种邮票的设计真谓“苦心经营”;还有两位外国朋友,也参加了其中两套邮票的设计工作。纵观1999年度的纪念和特种邮票,有上乘之作,广受欢迎与青睐,但也不乏缺少新意的平平设计,以待今后改进。  相似文献   
6.
旅人 《上海集邮》2014,(4):46-47
2013年JT邮票,少精品和亮点,实为平淡设计又一年。听—位老邮政评价时下的JT邮票,他说实在少“邮味”,可谓一针见血。32套邮票中,可以看看耐赏的仅有25%,平淡无味的占45%,其余的则属于差劲的。  相似文献   
7.
9月19日至24日,人民邮电出版社总编辑陈芳烈、集邮图书编辑部主任武微、副编审黄建霖和编辑周雁飞一行4人来沪,在市邮电管理局和市邮协支持下,邀集部分集邮作者召开座谈会。陈总编辑介  相似文献   
8.
旅人 《上海集邮》2012,(6):30-31
辛卯年已离我们而去,又到盘点是年邮票时。在邮票设计家和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邮票设计有长进,有精品,一些佳作令人耐看,给人方寸艺术的享受。-1辛卯年在把握传统风格、民族形式、生肖特点方面作了努力。吴冠英从民间图案中汲取生肖元素养料,他画了数以百计的各种兔子,经过两个多月  相似文献   
9.
10.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事,当某人接受任务时,往往会说"我试试看",很少有人自信地拍胸脯说"没问题"。我想这个问题与中国人的谦虚这一传统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试试看"并不等于成功在握,而不试则根本谈不上成功。记得初一我当班长时,我对老师说:"我试试看。"其实我有能力胜任,可是我不能说。没问题",因为下面还有五十多双眼睛盯着我呢!而我一直相信那句话:当你用坦荡的心做一件事时,别人却以为你在出风头。这不是至理名言,也非出自名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