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文化遗产的收藏和保护被认为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之一。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文化遗产理念的不断进化和发展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对博物馆收藏和保护功能的影响非常深刻。为此,博物馆界首先要分析这种新理念的基本内涵及进化过程,因为这种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出发点和参照系;其次要研究这种新的文化遗产理念对传统的遗产价值观所可能带来的挑战,因为价值体制的变化对博物馆遗产保护政策的制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第三要了解这种新理念对文化遗产信息结构的传统性认识将产生哪些影响,因为信息结构认识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博物馆遗产保护工作走向;第四要探索全方位,多维度保护文化遗产的新途径,新方法,因为它们可以帮助博物馆保护工作寻找某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朱凤瀚 《收藏》2013,(3):64-73
作为中国青铜器的研究者,笔者常常自问,商周青铜器究竟美在哪里呢?如果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地回答这一问题,我的感悟是,商周青铜器艺术之美最集中地表现为:在每一件堪称为艺术精品的青铜容器上,都展现了一种从表面上、从概念上看似  相似文献   
3.
秦人出自赢姓,其先祖非子初居于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周孝王赐之秦邑(约在今宝鸡市东),始称秦。秦德公元年(前677)建都于雍城(今陕西凤翔),自此至献公二年(前383)都栎阳止,雍城作为秦国都城时近三百年。经过二十位秦公的经营,秦国力渐强。尤其在秦穆公时,数败晋人,使“秦地东至河”,西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史记·秦本记》),从而为后世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记载说:“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正义曰:“卜居雍之后,国益广大,  相似文献   
4.
《春秋左传》所记襄公十一年鲁三桓"三分公室";昭公五年"四分公室",是春秋史中的重要事件,凡先秦史教学、讨论古史分期及研究先秦经济、军事、思想史者,都要涉及这个问题.但是对于《左传》中与此事件有关的史料,古今学者的解释多有出入,甚或大相径庭.因而,在梳理诸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敲《左传》有关记述的本意,弄清史实,实是引据这一史料的前提.本文仅就《左传》有关三桓分公室的史料中几个主要问题简要地谈一些看法,请史学界同志匡谬.兹将《左传》中有关的记述撮录如下:"十一年春,季武子将作三军,告叔孙穆子曰:'请为三军,各征其军.'穆子曰:'政将及子,子必不能.'武子固请之.穆子曰:'然则盟诸?'诅诸五父之衢.正月,作三军,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子各毁其乘:季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无征,不入者倍征;孟氏使半为臣,若子若弟;叔孙氏使尽为臣,不然不舍."(《左传》襄公十一年)  相似文献   
5.
周代金文中的“肇”字,汉人作实词解释,定义为“始”或“敏”,但何以如此,语焉不详。近人杨树达氏则认为置于语首者为发声虚词。实则,“聿”与“始”义接近,由引申而有“始”义,两个义待会合,造成“肇”字,用以表示语言中始的意义。此字不见于殷虚甲骨刻辞,有可能是西周初期新生的字,有当时许多器铭为证。总之,“肇”字在金文中有其实义,并非语首虚词。了解其确切用法,有助于读懂许多具有重要社会史料性质的周金文。  相似文献   
6.
朱凤瀚 《收藏》2013,(2):64-73
作为中国青铜器的研究者,笔者常常自问,商周青铜器究竟美在哪里呢?如果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地回答这一问题,我的感悟是。商周青铜器艺术之美最集中地表现为:在每一件堪称为艺术精品的青铜容器上,都展现了一种从表面上、从概念上看似有矛盾,但又被高度地和谐在一起的两种要素,即在造型基调上呈现的肃穆、庄重的气质与,  相似文献   
7.
近年新见义尊、义方彝是一组商人大族■族贵族义受武王赏赐后所作的青铜器,同组还有一件圆鼎和两件方鼎。西周初年的义器铭文中的闰月历日可为武王克商年的判定提供参考。何尊与新见的贝毳尊卣、德方鼎等器均述成王迁宅于成周之事,迁宅至迟于成王五祀三月已完成。铭文中有“新邑”一词的青铜器,年代均应早于何尊所铭成王五祀。新出青铜器使得西周早期诸王年代的考订已突破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年限,武王克商年有必要再重新考虑。以周初诸王在位王年,向前可推拟武王克商之年。以成王在位三十二年计,武王克商应为公元前1076年。以成王在位三十七年计,则武王克商年是公元前1081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