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李剑方 《武当》2005,(10):19-19
一足只重姿势,不练气势主要是当今学拳练拳者大多只重视姿势的“柔”和“美”.不追求内作功力的修炼。“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若在传练过程中,只注重外表的姿势而忽略迫求真正的内功.别无异于买续还珠,将太扳拳最有价值的东西丢弃了.好多人拙力来退.但自认松柔到家了,谈劲色变,其实根本没有见识过真正的松柔.也体会不到松柔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李剑方 《武当》2006,(2):11-13
太极真功到底是一种什么功夫,有志于此者不可不详察焉。笔者有幸先后跟随数位大师习练各式内功拳,虽自知驽钝,功浅识微,但有幸亲眼得见并领略过先辈大师炉火纯青的太极真功,对此梦寐以求,并常常揣摩其中奥妙,有时似乎偶有所得。太极功夫博大精深,形意悉备,难以尽言。领会前人真知灼见, 结合自己点滴体会,我以为,就太极功夫的练用内涵及特点而言,最能代表太极功夫的主要是三种功夫, 即松柔功夫、知觉功夫和内劲功夫,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从师琐记     
李剑方 《武当》2009,(4):37-40
我自幼喜爱武术,对太极拳更是情有独钟。曾先后拜刘仁海、姚继祖、傅钟文、王荣堂等先辈大师,习练各家太极拳和八卦掌等内家功夫。我虽资质驽钝,但诚心敬意,尊师重道,历经数十年的刻苦习练,也略有所得。回忆当年与各位老师朝夕相处、修德学艺的一些往事,桩桩件件恍如昨日,历历在目。今琐记一二,聊遣心头思念之绪。  相似文献   
4.
李剑方 《科技风》2012,(12):61+70
对C-GIS35kV气体绝缘开关柜的特点、结构做了简单介绍,叙述了C-GIS35kV气体绝缘开关柜在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内修门径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方 《武当》2008,(2):16-17
可以说,太极拳是用心灵感悟和肢体表达的生命哲学。其每一念和每一招每一式,无一不是对天人关系的诠释,无一不是对生命本体的解读,无一不是对性命义理的内省。作为生命哲学,太极拳修炼的终极价值指向,绝不是把人培养成“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一介武夫,而是要通过不间断的内修外练,实现人性的返璞归真。说到底,是对人性回归的一种追求,是对完美人格的一种塑造。  相似文献   
6.
李剑方 《武当》2008,(9):15-17
拳谚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可见太极功法在整个太极拳修炼中的重要性。传统太极拳不是“太极操”,需注重内功的修炼和浑圆劲的增长。太极拳的拳势套路本身就是一种科学严谨的综合功法,所有的身法、手法和功法都包含在里面,所以说“功夫须向架里求”。但在太极拳的实际修炼过程中,各种功夫并非均衡发展,也很难均衡发展。为能弥补常规练习中的不足,强化修炼整体内功,前辈太极大师在实际教练中总结出许多特殊的太极功法,作为有效的辅助练法,收到了奇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