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0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自1992年中国邮政发行贺年(有奖)明信片以来,已经完成一轮生肖了。回顾12套贺年(有奖)明信片,多数满意,少有遗憾。多数邮友认为新一轮的贺年(有奖)明信片,应该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改进。这样仍会得到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十二年前的猴年春节后,我收到一枚特殊邮封,开始还没觉出什么,但仔细观察赏析,却越来越感到此封的猴趣之妙:猴年、猴封、猴票、猴画、猴局、猴戳。此封是作封者用《集邮博览》杂志所赠“壬申年贺年封”页制成,本身就是颇有意义的邮品,而作封者又将当年生肖猴票的第二枚篆书“猴”字的50分票贴于  相似文献   
3.
笔者所珍藏的邮票年册有两种,一种是年终从邮局领取的印制年册,一种是自插自制的年册。年终领取的年册,印注了较全的信息,包括邮票名称、时间、编号、设计者、规格、版别等,主要用于查资料,而自制年册则主要为艺术创作、自娱自乐。当然笔者更看重的是后者,因为前者多如牛毛,后者却很稀见。  相似文献   
4.
在我的藏品中,有一项是实寄封。我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特点等分类收藏,比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革”期间的,与报刊编辑部交往的,封面是名家题字的,外国实寄封等。其中有一枚报纸封(图1),它藏着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搞集邮的兴致不仅是收集、整理、存藏、研究,还有一个加工制作新邮品的玩法。笔者自20世纪90年代起,发现邮票边纸的妙用。由于爱好书法,很容易想到书画相配的效果,于是便在邮票边纸上题写文字,以书法形式为邮票的画面配上“说明”内容。看上去像是绘画作品的题跋,从而增添了邮票的观赏性。如果遇到宽边纸、背景图案边纸,  相似文献   
6.
李士谦 《科教文汇》2005,(2):i029-i029
近来一些地方先后实行了行政过错责行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因而,上至政府领导,下至职能部门负责人普遍有“官不好当了”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李士谦 《集邮博览》2014,(12):52-52
马年就是多趣。笔者有一个老友属马,今年是她的本命年。于是,我便在一个奇特的日子—马年马月马日马时,给她制作了一枚"多马"封,向她表示祝贺。 由于集邮的兴趣,对于一些奇特的日子,总是非常留意制作一些奇特日戳的封片,比如笔者曾制作的"1999·9·9·9"六"9"戳片,"2011·11·11·11"八"1"戳片。这次是盖"2014·6·16·11"日戳,按干支纪年法计算,即"马年、马月、马日、马时"。  相似文献   
8.
9.
集邮60年来,对实寄封收藏下了较大功夫,自认为这是一种爱好,也是一门学问,因为每枚实寄封都留有时代的烙印,包含着一个时期、一个国家、一个群体、一个人的故事。笔者收藏的实寄封,没有清代、民国时期那么早的,最早的也仅是20世纪50年代的,因多是亲历的。亲收的,亲制的。当然就知道其中的故事,收藏起来也就饶有兴趣了。  相似文献   
10.
我喜欢集邮,又酷爱书法,也就自然而然地将两者结合,创作“微型书法邮品”。 我的这种创新制作是充分利用邮票边纸的结果。起初我买到新票便将边纸撕去,后受《人民英雄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