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2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殷从建  李建 《体育师友》2009,32(3):33-34
回首4年来的高中体育课改,曾为“推广”、“西化”、“技能”、“体质”、“方式”等方面进行过激烈、深刻的研讨,并在实践中探索、反思、总结。有过争议、有过求同。但给我们体会最深的是要把握一个“度”;相信不管什么改革形式也都应该把握一个“度”。课改给了我们很大想象、施展的空间,涌现出很多创新的实例。但课堂教学作为课改关键的抓手显得有点形式大于内容。因此我们尝试从“形神六度”入手,来探索课堂教学、评价中“度”的支点,推进课改进程。  相似文献   
2.
<正>一、目前选项教学内容建构中存在的困惑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和《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省重点高中必须实行选项教学,以模块为单位进行选修,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1个学分。高中三年中,学生需修满11个学分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掌握2~3项体育运动技能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提供了保障。但同时《课标》和《意见》也给教师教学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相似文献   
3.
高中体育教学的“一体化”变革.即本着学生全体体质提升、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特长学生有所发展为最终目标,通过对两操、大课问活动(俱乐部)、体育课(“小班化”选项教学)、专业训练课(体育高考、运动队)等进行统筹安排.形成学校学生体育特长培养内容体系,构建长效的课程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教法相比,条件作业法是以一法为主、多法优势互补为指导思想,从总体构建出技能教学各阶段的方法因素体系.而根据课改进程中通过技能教学这个载体突显体育课堂教学的本质特性,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方法实效性与有效性的要求.条件作业法由先行条件作业、规范性条件作业、强化性条件作业、应用性条件作业和引导性条件作业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宜采用激励、教育、启发、提示、反馈等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中体育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课改形式大于内容。由于教师选项教学管理不到位、模块教学经验缺乏、分层教学的形式化、评价策略无实效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表现出的兴趣不如开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下降,学习效果开始减弱。根据后现代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已知知识的过程,共同探  相似文献   
6.
张宏武  殷从建 《精武》2011,(A1):12-14
本文通过文献、行动研究等方法从立定三级跳远第一跳技术结构中上肢、躯干、下肢等层面进行分析和训练的实践,总结立定三级跳第一跳的训练案例和训练要点,为立定三级跳成绩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高中体育"课程一体化"是根据高中阶段学生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利用"课程"这一载体,整合各种资源,调动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积极性,本着学生全体体质提升、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特长学生有所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两操、大课间活动(俱乐部)、体育课("小班化"选项教学)、专业训练课(体育高考、运动队)和选材-过程-升学两个系统最优化的实践考虑,形成学校各个层次学生体育发展的课程体系,以构建长效的课程化管理,形成全面、可持续性的体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正>虽然体育室内课只占整个体育课教学时数的一小部分,但是它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且对教学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教学改变学生们对我们一贯的看法,为我们展示自己综合实力提供了最佳时机,为今后室外课的组织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新颖、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将体育基础知识、相关技能、相关规则,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逐步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接受。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度开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优化作为这次课程改革的关键显得尤为突出。对于学习方式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还存在许多问题,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有待于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