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9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纵跳”和蹲起时某些下肢肌的肌电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的目的通过实验对比观察,完成纵跳、负重蹲起等动作时的肌电图变化,为弹跳训练选择练习提供参考.二、研究的方法用我院生理教研室韩世真同志改进、设计和制作的肌电放大器,以皮肤表面电极引导,用国产ND82B八道脑电图机的记录装置记录结果.我们记录了完成纵跳和蹲起等动作时  相似文献   
2.
前言从60年代开始,以Wasserman 为首的许多生理学家,以血乳酸浓度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提出了“无氧阈”的概念。他们都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让受试者用功率计逐步增加负荷进行持续性的运动,发现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血乳酸浓度缓慢增多,但当负荷达到一定水平后,血  相似文献   
3.
人们早就知道,在一定范围内,随工作负荷的加大,心率直线增加。图1是两名中年人(有良好训练者和缺乏训练者)所表明的上述规律。一些学者曾用不同负荷下的心率来评定人体的工作能力(physicai work capacity,缩写为 PWC)。  相似文献   
4.
运动代谢     
运动生理学的本质和独特性不在于休息,而在于有机体奋力于体力活动。这种体力活动也许是劳动、体育锻炼、体育运动或是非正规的游戏,运动生理学者所观察的在进行强烈体力活动时的生理在安静时是表现不出来的。在激烈运动中各器官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钙聚积对运动性骨骼肌疲劳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测定48只SD大鼠90分钟下坡跑运动后线粒体钙含量和ATP含量的变化,发现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24小时线粒体钙含量较运动前分别增加22.41%(P<0.05)和49.68%(P<0.05),ATP值分别比运动前下降32.81%(P<0.05)和20.41%(P<0.05),运动后48小时,线粒体钙含量开始恢复,但仍高于运动前水平;ATP含量完全恢复。研究结果提示:运动性线粒体钙聚积,抑制ATP生成,可能是导致运动性骨骼肌疲劳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针刺对正常骨骼肌及损伤肌细胞内离子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与针刺离体肌模型,研究针刺对正常肌及损伤肌细胞内Ca、Na、Mg 等离子的即刻影响,发现针后正常骨骼肌胞浆Ca 显著上升、Na 趋于下降,肌浆网Ca 含量不变。而至针后10min,损伤肌胞浆Ca 已降至正常,Na 增加3倍以上,肌浆网Ca 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针刺可提高正常肌膜对Ca~(2+)的通透性及损伤肌对Na~+的通透性。这种通透性的变化有可能是改变细胞膜Na-Ca 交换从而调节胞浆Ca~(2+)含量的重要机制。对针刺后即刻肌肉力量,超微结构也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7.
针刺力竭肌或延迟性结构损伤肌可促使细胞内增高的Ca~(2+)迅速下降。为探讨针刺的降Ca途径,观察了针刺对肌浆网Ca,Mg—ATP酶、肌膜Ca,Mg—ATP酶和Na,K—ATP酶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时间重复收缩至力竭后、蛙腓肠肌三酶活性分别下降60%、30%、55%。休息24h酶活性仅略有恢复。如力竭后即刻给予肌肉针刺,酶活性恢复加快,然而针后即刻,不论力竭肌还是延迟性结构损伤肌,肌膜、肌浆网Ca,Mg—ATP酶总酶活性均无改变(Ca—ATP酶活性下降,Mg—ATP酶活性上升),但Na,K—ATP酶活性显著上升。结果表明:针刺运动性损伤肌的降Ca作用与肌浆网、肌膜Ca泵主动转运功能无关,但针刺能促进Mg-ATP酶(基酶)活性迅速恢复及肌膜Na—K泵的主动转运。  相似文献   
8.
利用荧光指示剂Fura2测定离体青蛙半腱肌胞浆自由钙离子浓度([Ca2+]i),已发现肌肉经长时间电刺激至力竭后,[Ca2+]i上升。对针刺影响力竭肌[Ca2+]i的机制进行了进一步探讨。研究发现,针刺正常肌使[Ca2+]i上升,其上升可被钙通道阻滞剂异博定大部分阻断;针刺电刺激后半腱肌则使[Ca2+]i下降,其下降可被Na-Ca交换阻断剂奎尼丁阻断。如在针刺前予先加入奎尼丁,可抑制针刺对电刺激肌的降钙作用。上述结果证实:1)针刺正常肌的升钙作用主要由于细胞膜慢钙通道开放:2)针刺电刺激肌的降钙作用则是通过提高细胞膜对Na+通透性,促进Na-Ca交换而完成。研究亦发现,在针刺入肌肉的留针期内,细胞内Ca2+有上升和下降两类反应。其意义与机制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9.
持续3h电刺激,蟾蜍腓肠肌肌肉力量降至起始肌力的10%以下,并可诱发延迟性肌肉结构异常。刺激后3h,超微结构可见大量小收缩带、异常Z 带及局灶性肌丝紊乱。至刺激后24h,变化可发展为大面积肌原纤维变性。经斜刺处理,肌力即刻上升,针后3h,收缩带消失,Z 带变化显著减轻:至针后24h,肌肉结构已基本恢复正常。电刺激至力竭的离体半腱肌,在任氏液中针刺后,肌力恢复加快。如去掉任氏液中Ca~(2+),部分抑制细胞内Ca外排后,针刺效应则显著下降。结果提示,针刺很可能通过某种细胞膜转运机制降低细胞内Ca~(2(?)),迅速缓解肌痉挛和Z 带异常,并促进变化肌丝和肌力加快恢复。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学科研究生的教学目标之一,应是培养学生自我提高学习与科研的能力。当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面向21世纪的体育学科研究生,主动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要求,自我提高学习与科研能力,将是新时期体育学科研究生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高校体育学科研究生进行科研论文工作的程序。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及指导教师王义润先生、石河利党先生的指导.从15个细节方面进行论述,为研究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提供参考。1确定研究方向在进行体育科学研究时,首先要确定自己研究的课题,也就是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