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体育   1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近代体育传入我国至新中国成立前夕,经历了满清、军阀统治和国民政府三个时期。由于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原因,近代体育在我国发展得很慢。为了研究学校在发展近代竞技体育中的作用,我们以北京运动员在高水平的竞技中所取得的成绩来加以说明。在上述三个时期中,我国运动员参加高水平的竞技比赛有三次奥运会,十次远东运动会和七次全国运动会。所参加的三次奥运会由于人数少,项目不全,并不具有典型意义。北京运动员所参加的全国运动会,亦有类似情况。以1948年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为例,北京市由于经费不  相似文献   
2.
1951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了提高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普及和提高篮排球运动的技术水平,特选定了“五四”青年节这一天,在北京举行全国篮排球大会。它的意义还在于:第一,这次大会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运动会,表明党和政府对体育运动的倡导和支持;第二,以往我国的排球运动实行的是9人制,这次比赛规定为国际公认的6人制,因此具有改制界限的明显标志;第三,通过比赛选出男女篮球和男女排球的国手,组队训练,提高竞技运动的水平,完成各项国际比赛任务。比赛按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东北六大行政区和解放军、铁路两大系统参赛。事先各区和系统开展了广泛的比赛,  相似文献   
3.
刚刚迈进小学门槛的儿童,往往是带着新鲜和好奇的心情,开始他们的学习生涯的。战斗在小学战线上的教育工作者们,无疑都承担了启蒙教师的责任。无论是造就一个青年的健壮体魄,还是培养一名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为国增光的优秀运动员,他们都具有共同的——在受体育教育上的启蒙阶段。在这里我们热情地向读者介绍一位体育的启蒙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王佩玮同志。王佩玮1942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在她考入体育系之前,并不是一个出色的运动员,而是通县女师的普通学生。本来她毕业以后可以找到就业机会的,然而当时人民的体质孱弱,“东亚病夫”的称号使她感到很大  相似文献   
4.
一情报是训练工作的先行官、参谋部和思想库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的理论、技术和设备,普遍应用到竞技体育中来。在一些工业化发达以及运动水平先进的国家中,运动训练工作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科学,与运动医学、生物力学和心理学等密切结合,并运用了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观点,来指导洲练实践。特别是体育科技资料大量涌现,为及时交流体育科技理论,改进训练方法,提供了大量信息。据国外报导,世界体育刊物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等级运动员制度,是五十年代从苏联引进的。其实我国早年即有类似的制度。 1927年5月14日在北平出版的第一期《体育》杂志中,有一篇题为“普及学校体育的几个提议”的文章,作者为清华学校的涂文。作者追述了他在上中学时,学校开运动会只取前  相似文献   
6.
北京学校体育在近代体育的引进和发展过程中,都曾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原属河北通州,1958年划归北京的潞河中学,就是传播近代体育的学校之一。潞河中学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为美国基督教公理会所创办,当时称八境神学校。1893年改称潞河书院,  相似文献   
7.
1913年,北京体育竞进会发起组织华北运动会(前两届也称之为北部运动会),运动会每年举行一次,轮流在华北各大城市举行。第一届华北运动会于1913年5月25日在北京天坛公园斋宫以北的空地上进行。此后,1914年的第二届、1916年的第四届、1920年的第八届以及1928年的第十三届华北运动会都在北京举行。由于北京没有一处公共的体育场地,这几次运动会只好在天坛公园空地和汇文中学体育场地上进行。 随着各省市公共体育场的兴建,每轮到北京举办华北运动会的时候,缺乏公共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国内各队研究加强防守的重点人物——王琳炜,是北京女子手球队的组织进攻者,也是比赛场上引人注目的冲锋陷阵的活跃人物。身高1.74米的王琳炜,进攻的时候担任中锋。这个位置可以靠多种方式的传球,把内锋、边锋和内线队员的力量组织起来,创造出射门的机会。王琳炜则不是单纯的去传球或“喂球”,而是靠她快速灵活的脚步移动,反复穿插,寻找机会射门。由于她在进攻中有威力,常常吸引对方一个甚至两个队员进行全力  相似文献   
9.
1979年后半年,北京市体育科研所所长马健行同志找我,问我愿不愿意搞北京体育文史工作。文化大革命以后,靠边站这么多年,巴不得有个正式工作的机会。另外我考虑从小我就是个体育迷,尽管由于身体素质所限,在运动技术水平上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但对于近代体育特别是现代体育发展的情况,还略知一二;平时我喜欢“舞文弄墨”,经常写简报、总结什么的,给报纸、电台投过稿,办过内部的小报,自以为文字上还过得去。文史工作虽没有把握将来搞得十分出色,但也不至于太砸锅。基于上述考虑,我同意搞这一工作,不久即走马上任。组建资料小…  相似文献   
10.
在天安门迤西,靠近中南海的地方有所中学,如今叫28中,建国前叫艺文中学。 从三十年代后期开始,艺文中学在北京体育爱好者的心目中,享有一定声誉。这倒不是由于这个学校的运动成绩十分出色,像育英、汇文、志成和北方中学那样,拥有一批知名的运动员;而主要的是由于他们经常组织篮排球比赛,吸引了不少观众。目前50岁上下的老北京球迷,很少有人没去过艺文中学看球的。那时,只要一听说哪天有好球,地点准在艺文,没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