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体育   9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少林嫡派红拳绝非世面上所流传的红拳,其套路古朴纯真,为武林所罕见,其技击特点讲究:碰、搂、拢、打、踩、连、走、靠八个字,还有沾、粘、贴、靠、起、伏、转、侧八个字。进则抓、打、拿、摔,退则闪、展、腾、挪。身法要求为轻、重、快、慢、转、侧,  相似文献   
2.
峨启缠丝拳     
保宗  祁美娟 《武当》2001,(6):34-36
缠丝拳系峨嵋派高桩拳术之一,在四川各地皆有流传。各地的拳路动作差异较大,击法不同,所以各地拳路演练风格殊异。我在1986年习练过传统套路“十二手滥缠丝拳”,这种缠丝以偏、侧、滚、进和退让、柔化为主,防打结合。击打手法主要有巴、拿、抖、造、劈、挂六种。步法讲究:出步似行犁,直踏中宫冲洪门。套路演练时以趋步、擦擦步为主,劲道要求“慢拉架子快打拳,刚猛快脆一瞬间”,“行拳如蚕吐丝,柔软沾连”,“发放如毒箭离弦,法到劲到”。  相似文献   
3.
无极拳通论     
祁美娟 《武当》2014,(7):9-13
看了2012年11期《武当》杂志刊登的“漫谈太极拳之源流”一文,文中的“先天拳”一节中提到“张三丰得华山陈抟老祖无极门功夫,也传有无极拳”。我对此说早有耳闻,故而一直在寻找哪种才是三丰祖师所传的真正无极拳,其间得识两种无极拳,一种名虽同却与道家不是一个源流;而另一种虽称为道家拳,却与三丰祖师不同宗。后来,好在天道怜我,终于见到了张三丰祖师真传无极拳谱。今将其中的无极拳“通论”与“序文”捧献于贵刊。  相似文献   
4.
祁美娟 《精武》2008,(7):44-44
武林中人均对“南京到北京,铁腿张恩庆,神手唐殿卿”之说有所耳闻。张恩庆,河北人,习戳脚门,腿法绝妙,故称铁腿:唐殿卿则是“曦阳掌”门之名家,精技击,善擒拿点穴术,被江湖上誉为“神手”。唐殿卿自幼习武,青年时期,曾在清王府大院及李鸿章府邸任保镖,后因不满朝政,辞职而游历鲁苏皖等地区。唐师传人甚多,其中吴重光、郭粹亚、王品先均是其高足弟子。  相似文献   
5.
祁美娟 《精武》2007,(4):12-13
石头拳是清末有“神手”之称的武林大家唐殿卿的祖传拳术,因其拳趟走势步履坚硬且招数之中震脚颇多,手法每每出招刚强猛烈,整体发力爆发十足,故以山中石头冠名此拳名称,因此这趟石头拳特别适宜年轻力壮者演练。  相似文献   
6.
祁美娟 《精武》2006,(12):32-33
少林之拳式,以五拳为最著,即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此五拳者,各有其妙用。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气,鹤拳练精,龙拳练神,精而习之,不难有龙行虎奔之效,而且获祛病延年之益。综五拳之手法,共一百七十三手,依少林技击术功夫之次第,须与一切普通运气使力,及各种马步手法等,俱习之娴熟,而后始可练习五拳术。至五拳之次第,以虎豹为先,蛇次之,鹤又次之,龙拳则最后,盖以龙拳之使运,全用气功为、王,周身夭矫如游龙之行空,所谓骨节通灵身心手足,均一气贯串,上下相印,然非数年功夫不易到此境界。据少林师法巨子所传授,谓少林自明季以后,已由释宗而与道术相参贯,即如五拳之气功,其中已十分之九系道家修养功夫,可谓释道合并之征矣。  相似文献   
7.
英雄打虎劲     
祁美娟 《武当》2008,(5):36-37
本功法是传统武术中练力长劲之秘法。习之能令人遍体生力,可使气力在原有基础上倍增,百日之内可达千斤膂力,再潜心修炼寸劲发力,击打力迅猛提高数倍,在实战搏击中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保宗  祁美娟 《武当》2004,(8):45-46
本派丹田功之法称“点火炼丹炉”(武火急烹与文火温养),采用的功架叫“立鼎封炉桩”(丹炉桩与金鼎桩)。此仅将“丹炉桩”与“武火急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祁美娟 《武当》2007,(8):47-47
女丹功,又称坤道功,或太阴炼形法,是女子修炼之法,各派之修炼次第亦不同,很难有统一的女丹功法。今按修习之阶段进程的九个方面述之如下。第一、谨遵坤道。"坤",就是乾坤的坤,她能生养万物,养育万物,包容万物。修炼女丹功,就要谨守坤道。它的内涵包括,敬老爱幼,爱惜生命,体贴丈夫并教育子女,做贤妻良母,温和慈祥,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主动挑起家庭担子,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循道理做人,不违背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