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体育   9篇
  201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1.
胡筱潇  虫儿 《收藏》2013,(8):48-55
和邱志杰的对话中,谈到较多的是艺术收藏和双年展等展览体制,因为邱志杰的多重身份,从艺术家到策展人,到艺术批评到艺术教学,每一个前沿的艺术领域中都不乏其身影。而邱志杰却笑说自己不爱当策展人……ARTY:你好像和上海双年展蛮有渊源的,以前作为艺术家参展,现在又做了上海双年展的总策展人。邱志杰:有时候我不当艺术家不做策展人一样可以参加上海双年展专家委员会,因为上海双年展一开始就和我们中国美院很有渊源,实际上做画册的团队都是我们中国美院学策展的学生,上海双年展从一开始我们就介入得比较多。  相似文献   
2.
胡筱潇 《收藏》2013,(2):27
2012年,赵一浅低调的在伦敦一家别致而生机盎然的小画廊The gallery@oxo里举办了个展《Living Room》。如同以往一样,他没有去追求一些宏大的理想主题,也没有参与80后艺术群体曾经的卡通热,而是抓取了同辈人生活及阅读中曾熟悉而又朦胧的物件,去描绘它们。这样的创作他从2006年毕业后一直持续着。客观评述文摘——顾振清通过画面,从微观叙事的层面来呈现他的关注对象,使观众感受到,在现实面前,充满困惑,伤感,无奈的情怀。作品中各种道具显然从工业产品造型上吸取了工业美学的特点,经过艺术家的消化后,没有卡通一代典型的甜和艳,如实地反映记忆符号的同时强调了某种沧桑感。  相似文献   
3.
胡筱潇 《收藏》2013,(2):70-75
冯博一1960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后任北京市东城区委党校历史教师。1990年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史论系进修。1988年起,任中国美协《美术家通讯》执行编辑、副编审。兼做中国美协大型展览宣传工作。策划和主持众多重要的大型艺术展览,2000年,更致力于扶持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发展,已在艺术评论界、策展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中国最活跃的策展人之一。青年艺术100CAFAM未来展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Q《趋势》:您觉得现在普遍提及的"年轻艺术家",他们是哪一类艺术家?该用什么样的标准去区分"年轻的",还是"老的"A冯博一:我觉得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文化处境、价值系统和人生定位,存身于每一个时代所依赖的文化背景以及经济状态,决定着这一代中的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造就着其中的活法。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  相似文献   
4.
胡筱潇 《收藏》2013,(10):26
人最难的就是做到对自我的超越。吴建安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当艺术家看到他们的前辈走到那样的高度后觉得自己还能再做什么?这即是一种对自己的超越。我们年轻的时候会做很多很傻的事,现在回过头来再也不会那样做了,那是因为看到旁边的人做了更高级的事,然后会感叹:能活到这种境界!只能仰视。这种实在的冲击力才是刺激我们不断去创造的动力。创造,是没有人逼的。  相似文献   
5.
冷冷的幽默     
胡筱潇 《收藏》2013,(8):29
翟惊1983年生于山西,200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200g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展览(节选)2012年:大声展/北京,中国Art HK/(香港国际艺术展),香港,中国景不徙/三潴(Mizuma)画廊,北京,中国2011年:小径分岔的花园/翟倞个人项目,干高原艺术空间,成都,中国心图手绘-1/北京空间,北京,中国含纸养心/北京空间,北京,中国透视与直觉/Re-C廊桥艺术中心,成都,中国超验/以太空间,北京,中国少即是多,这是我所实践的方向。无所谓风格题材,所有的事物,本质上都是同一个东西。一位作家曾说:"所有的思想家都在重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有作家都是荷马或莎士比亚。"翟倞只是想以最简练的方式把藏在事物上面的细微的意义,从繁杂的现实关系中抽离出来。而他发现,这隐含之意也同样在其他东西上面附着着。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其实都在说着同一个事情。风格题材的一致性反而不重要了。翟倞说:"我关注艺术概念上的简洁或者‘减法’,常常把对象(历史的、当代的或者哲学文本的)通过视觉的方式,重新构建一个新的相互关系或者空白的关系,把一些多  相似文献   
6.
编辑部  刘昕  胡筱潇  王茜  陶辉 《收藏》2013,(12):30-31
想给"青春"下个定义,其难度恐怕丝毫不低于说清楚什么是艺术。叛逆、丕羁、浪漫乃至狗血,都不是一种选择,而是青春的本能。  相似文献   
7.
胡筱潇 《收藏》2013,(4):144
周轶伦的作品里,有强烈的交错感,时间的,空间的,能量的,化为具体的形式碰撞在一起。他的艺术,既有强烈的挑战和叛逆,也有细腻的浪漫和温情,同样都是对厚重、超时间性的追寻,对束缚和界定的反抗,笔力雄厚率真,狂野莽动,却丝丝入扣,直抵人心。  相似文献   
8.
无用的生活     
编辑部  刘昕  胡筱潇 《收藏》2013,(6):72-73
人如果要有思想,就要有时间发呆,世上最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出于闲情。闲情不等同"慢生活"有闲情才能有思考,或者是才能有平和的心态。而此段文字放置"急社会"的通俗变体即为:多做点"没用的",有益身心。  相似文献   
9.
王俊     
胡筱潇 《收藏》2013,(4):20-21
安迪·沃霍说过:"你仔细想想看,百货商店就是一个博物馆。"仔细想想,他说的有道理。而中国的当代艺术,在经历了对历史政治、社会关系、艺术潮流的追索后,也将重拾对材质、对"物"本身的兴趣。无论是重返对工艺的青睐,还是转向对材料的实验,以"物"为核心的探索创作,都将让中国当代艺术的气质为之一变。不少艺术家和设计师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而这也恰好是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一件人造物品可以被定义成为艺术品?我们到底出于何种理由,为再普通不过的事物赋予特殊的艺术价值?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