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殖民地危機的深化在抗戰期间,国民黨統治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經济;日本投降以後,這種性質不但沒有改變,而且殖民地化的程度更加深了。從太平洋戰爭開始,美帝国主義就不斷對中國大後方進行侵略。抗日戰爭的後期,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財政經濟就更加依赖美國。日本投降以後,美國商品如潮水般地大量流入中国,獨佔了中国市場。以中國對外貿易的總額來說,一九三六年美国佔百分之廿二點五五,抗戰結束後一九四五年躍升到百分之五三點一九;英国一九三六年是百分之一○點○四,一九四六年退到百分之四點五。在美国输入中国的貿易物品的種類上,亦充分表現出它的侵略性,這些進口的物资,不是為了中国發展工業,相反是大大阻礙了中國工業的發展。而且在中美貿易上,由中國輸出原料半製品供給美國,再向美國換取工業的製成品,又充分標誌着殖民地對宗主国的机能。更由於一九四五年十月的取消出入口限制和訂立對美国有利的法幣兌換率,這就更便於美国商品的傾销。同時,美国商品这样獨佔中国市場,更使中國民族工業遭到無比深重的災难。  相似文献   
2.
任何学科的成立,首先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才可能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出一系列独特的范畴、原则、方法,最后建构起本学科的理论框架。近年来,已有多部以“编辑学”命名的专著问世。本文仅就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提出一己之见,抛砖引玉。出版化的编辑现象“编辑”(Edit)是人类社会进化到发明文字之后出现的一种现象。作为人的一种活动,编辑可以是群体的,也可以是个体的。也许有朋友会诧异:就一个人还谈得上什么“编辑”?其实,个人的编辑活动,古已有之,如《南史·刘苞传》:刘苞“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辑,筐箧盈满。”在现代社会,个人编辑现象更可以说比比皆是。让我随手拈来一则为证:“十年前,我偶然在《大众电影》上看到一个气度清雅、  相似文献   
3.
十年前,我们合写《罪与文学》一书,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聚焦于罪意识与文学的灵魂维度的考察,试图通过追问罪意识和文学的产系思考和检讨中国文学传统的局限所在。在这样的思考背景之下,西方犹太——基督教的原罪观和忏悔意识很自然就被当成攻错中国儒家原善观和君子自省意识的"他山之石"。正因为这样,我们写了第五章"忏悔意识与中国思想、文学传统的局限"。儒家不讲罪意识,以性善论为主,虽然异流旁支如荀子也讲性恶,但这个恶,也不同犹太—基督教的"原恶",更没有上升到罪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无极"本是上古先民对于宇宙大化流行的高度概括,"无极"生生不息,周而复始,既是万物的终极归宿,又是万化的初始发端。"无极"是太极的"心",太极是"无极"的"意","无极"内含"无限循环"的往复,"无中生有"的生机,是万物的玄机点,爆发点,归宿点。  相似文献   
5.
原文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河静。翻江播海,尽性立命。按语:此为太极拳锻炼到最高最深的境界,也是延年益寿的好方法。绝非庸俗、粗浅、鲁莽、简单之辈可能梦想的到的。叶大密1967.5.1国际劳动节于沪时年八十岁解析《授秘歌》文字凝练,言简意深,而起点境界极高,直奔太极拳修炼的核心,实为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6.
十年前,我們合寫《罪與文學》一書,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聚焦於罪意識與文學的靈魂維度的考察,試圖通過追問罪意識和文學的關係思考和檢討中國文學傳統的局限所在.在這樣的思考背景之下,西方猶太——基督教的原罪觀和懺悔意識很自然就被當成攻錯中國儒家原善觀和君子自省意識的"他山之石".正因爲這樣,我們寫了第五章"懺悔意識與中國思想、文學傳統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8.
随着科学的发展、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是越来越深刻。这种认识由单一的工具论到多元的异彩纷呈。人们渴望能对语言本质有一个比较权威、得到大家认可的论证,然而语言现象是那样丰瞻详备,对语言的本质的认识人们也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标准作出了不同的界定。这是一件好事,说明语言研究的灵活自由。哲学研究认为事物的本质有三个方面的界定:形势本质、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  相似文献   
9.
蔡光 《中国广播》2010,(7):80-82
中央电台的《小喇叭》,是一个面向幼儿广播的专题节目。五十多年响彻全国的清纯与稚嫩的声立’使她成为广播界的一个标志性栏目。那么,如何办好这个栏目,让这朵小花继续芬芳鲜艳,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央电台少儿广播工作者应该努力研究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加强儿童广播节目的参与性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适应了当今儿童的心理需求,而且还培养和引领了孩子收听广播的习惯,同时,还起到了开发儿童智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蔡光 《中国广播》2008,(8):66-67
在各种新闻媒体铺天盖地纷纷使出自己的杀手锏来争取听众的今天,广播如何站稳脚跟并且发挥自己的特点与优势,传递声音的魅力并显示广播的力量,这是我们广播人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需要时刻思考的问题。广播用声音来传递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