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体育   1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太极拳论》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意""对称"。这两个概念没有真懂,你就不会真正懂得太极拳。(一)"意"《太极拳论》从开头第一句"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到"上下前后  相似文献   
2.
薛蔚昌 《中华武术》2004,(10):26-26
在杨式太极拳中,称腰为“中盘”;胯为“下盘”;肩为“上盘”。“三盘”,以“中盘”为主宰,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根据笔者数十年对太极拳的习练探究,要做到周身俱能轻灵,必须掌握这样三点:即,四肢要完全纳入被带动的状态;用守窍之法,拿住丹田练;以喉头发劲,进行呼吸。首先,四肢要完全纳入被带动的状态人的四肢,在习惯上是自动、直动的。太极拳用的是意,不在外面。这里的意.非意念之谓.乃专指太极的一种特殊打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是个古老的拳种,由于它集健身和技击为一体,且又具有动作缓慢、柔软美观的特点,深受群众喜爱。因此,在全民健身潮中形成太极拳热,是很自然的现象。但是,人们不禁要问:当今流行的太极拳与传统正宗的太极拳一样吗?要回答这个问题,不是用一个“是”或“不是”就能说清楚的。  相似文献   
5.
薛蔚昌 《中华武术》2007,(12):43-44
(一)太极拳概论太极拳的前辈宗师和经典著作讲,打太极拳用的是"虚无劲",即"意"。准此道者,谓之正路。可惜,时下少之又少。打太极拳用的是"习惯力"。以此行拳,谓之歧路。这成太极拳的主流。太极拳传至当代,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究其原因,大致有二。  相似文献   
6.
体会太极拳的“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与拳友们的接触和观察中发现,很多人不是真懂太极拳的“松”;在期刊上浃过一些关于“松”的文章,但不是曲解,就是含糊不清。因此,笔者不避浅陋,想根据自己多年来锻炼的体会,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这句话,出自太极经典《十三势行功心解》一文。此说,指的是"意",不在外面!要解析清楚这个问题,还须结合人体生理和力学原理来谈。笔者在《太极生活化》一文中举了个例子:从幼儿学步看——妈妈在前面张开双臂哄着接抱,孩子迎着妈妈,两条小腿很艰难地试着倒换,两只小胳膊抬起晃动着来平衡身躯,好像难以承受全身的重量。成年人的走路,就是由幼儿阶段逐渐形成的,下肢支撑着全身重  相似文献   
8.
薛蔚昌 《武当》2013,(4):20-21
当今的太极拳已经不再是张三丰的原创太极拳了。相反,它走了"外面"——"实势"化,庸俗化了。准确地说,成了假太极拳。也因此,带着"四大固疾"(周身轻灵做不到,气与拳架两张皮,腰带动不了四肢,膝关节之痛难避免),本身解决不了,又难自圆其说。如果用"极"拳、"虚势"的打法,这"四大痼疾"就迎刃而解了,不复存在了。譬如"轻灵不了"的问题,那是因为你用的是纯"实势"(习惯力);若用"意"["意、气、神"与"腰脊"("胸背开势"、"顶沉对拔")机理融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太极拳有一种提法——“易学难精”。应该说,这种提法正反应了当前太极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武术》2003年第2期上,看到了徐光华同志《水无常形·顺逆在心》的文章。其中,有几个问题,我想根据自己多年来锻炼的体会和理解,谈点粗浅看法。(一)顶劲与沉劲 徐光华同志在文中关于“阴阳相脐”里,谈到要“在不同动作中怎样处理好身体上下的松与沉”——应该指出,这里说的“松与沉”,是—个意思,即只有身体的下方。阴阳二者中,单有—方,怎么能做到相济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