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注册的新型编辑制度革命能够控制可重复性危机,关键是承认偏见、注册偏见和能够重复偏见,并建构从科研想法到论文发表的全数据链。预注册制度遏制如下四个科研流程的偏见:一,注册上传试点数据和实验计划,构建保存和揭示确证偏见的数据基础;正式发表论文要求包括试点数据,提升了正式实验前的数据可重复性;二,增量注册所有事后发现能够控制后见之明偏见,提供重复事后发现的数据基础;三,第二次同行评议还须评估执行先前注册的数据统计方法程度,以控制地板效应、P值效应等选择性报告偏见;四,预注册制度允许发表无效结果,控制了发表偏见。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学生参加高考时作文得高分,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将收录高考满分、优秀作文作为教学宝典,破解出一个个可以获得阅卷者青睐的成文模式。由于高考试卷阅卷时间短,作文写得辞藻越华丽、情节越悲情、排比句越多、经典人物和历史故事事例罗列越多,便越容易获得高分。以至于大部分应考作文不会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果,但也存在不少偏差,要求党组织必须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树立过程入党的观念,健全科学的制度机制,施行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4.
贫困生群体作为高校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自身的消费也在逐步提高,其精神消费各项比重也在发生着变化。然而,在大学生精神消费研究呈现出整体性的情况下,人们对贫困生群体的精神消费研究尚不充分。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出发研究贫困生群体的精神消费,在开展调查问卷、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力图提出针对性和可行性策略,对引导贫困生群体进行健康的精神消费,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素质教育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发展的大计 ,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因此 ,探讨素质教育有助于各级各类学校树立民族忧患意识 ,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7.
方书论 《文教资料》2008,(18):179-180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是中国古代教育的第一人,其教育思想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精华部分对当代高校教育仍然有着积极进步的作用,有许多方面更是值得我们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教育信息化、教学网络化,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悄然走入了学校,走入了课堂,走入了每个学习者和教师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相似文献   
9.
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电子商务行业的职业能力的要求切入,从考试题库中抽取题目组成测试卷,测验了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发现目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存在学生整体电子商务专业能力发展较弱、专业技能的能力提升优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学生对知识选择性学习的倾向三个问题,并在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多数科学的实践论者主张,对知识的考察不应囿于认识论,而应将其扩张至存在论。由此,劳斯意义上的“地方性知识”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中,拉图尔的观点最为激进,主张将知识存在论化,否定认识论的独立地位,以此破除主体性及传统二元论。然而,这种主张的问题也很尖锐:作为有意识的行动者的人的自主性是其他非人行动者并不具有的。而拉图尔却用赋予一切行动者能动性来消除这种本质差异只是在规避问题。早于拉图尔,同为科学的实践论者的波兰尼提出并论证了知识的默会根源,阐明了知识与人自身的内在关联,将作为表象着的主体的人与作为实践着的行动者的人很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了同时在认识论和存在论中对知识的考察与讨论,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反思和批判知识存在论化的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