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体育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琴作为礼乐的一部分,在历代不断发展演变。目前能见到清代中和韶乐、丹陛大乐所用琴的实物,其形制有统一的规范,制作工艺和演奏方式与文人琴基本相同,但整体气韵略显呆板,使用频率也很低,只有在元旦、大婚等重要庆典时才用。所以古琴文化传播的主体是作为修身工具的文人琴,文人用琴文人造,或许虽不必亲自动手,实则每每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2.
“丝桐合一”的古琴,有一个常常被人忽视的部分,那就是琴身上的漆。漆与琴,有着密切、深奥的关系。无论弹琴、斫琴之人,对琴器的糅漆工艺了解越多,自身的“琴艺”自然也就更易精进。虽然我们目前能见到的传世古琴标准器为唐琴,如“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但中国很早就已出现琴的身影,如伏羲削桐为琴的传说、舜作五弦琴以歌南风的记载等,出土的琴器也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