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体育   11篇
  201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意     
正锡壶收藏的乐趣之一,是在于淘买过程。如能在古玩市场或相关地方邂逅自己心仪的锡壶,我定会一连几天心情愉快,高兴不已。这个过程,很多时候,还不得不看自己与某把锡壶的缘分。若是有缘,纵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也会"得来全不费工夫"。若是无缘,即便有幸遇见了,最终也还是会失之交臂。淘买淘买,先淘后买,淘宝的过程往往胜过结果。好几年前,在天津沈阳道古物市场,我意外发现一把锡质的四鱼球形太极八卦光沿异形壶(图1),当下一眼相中,爱不释手,遂花费两万多元钱买下。通过和卖家闲聊得知,这锡壶  相似文献   
2.
正老有人问我,怎么识别好东西?其实,我也说不上什么具体指标,大多是凭眼光。打个比方,有一对夫妻在人群中走散了,丈夫跑到高处一看,只能看到一堆人的后脑勺。这种情况下,百分之九十的丈夫能一眼认出自己的太太。这位太太的后脑勺跟别人有什么不同吗?是多两根头发,还是少两根?说不清楚。就是看多了,凭感觉认出来的。锡壶的鉴别,也是如此。用一位锡壶收藏  相似文献   
3.
惜乎锡壶     
正我祖父曾是北京城里瓷器、字画收藏家。"十年文革",家里的老物件几乎一件不剩了,但之前的耳濡目染,让我对收藏产生了浓厚兴趣。不过遗憾,我没能将前辈的"大雅"传承下来,有时候想想,也挺愧疚的。起先,我对玉和翡翠的兴趣很大,对金、银、铜、锡的金属器也喜好,受幼时熏陶,非稀缺精品不入眼。这类东西要价高,收了不多久,手里珍品是不少,我却捉襟见肘了。这让我很是迷茫。后来,一个朋友的开导让我缓过神来,他  相似文献   
4.
高博达 《收藏》2019,(1):18-21
在中国,锡之为器,历史久远。金银铜铁锡,锡是五金之一。历来青铜文化为世人所重,其实所谓青铜,乃以铜为基的铜锡合金(锡能使铜硬化而形成青铜)。我国的炼锡历史,早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就开始了,考古发掘的证据表明,锡器的历史早于青铜器,但锡器却比青铜器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正锡壶由个体手工打制,形状千奇百怪,目前我的藏品库已囊括属相、乐器、吸管、异形、本色、倒流、包镶、工艺、功用、动物文房、人物鎏金等多种。其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乐器系列的锡壶。这些乐器壶,有管乐器,也有鼓乐器,外形看上去与普通乐器无异,甚至可以真实演奏,如果没有介绍,估计不会有人相信它是用来盛酒的酒壶,而中国传统的镶嵌、错金、鎏金、鎏银等工艺在其中也都有体现。乐器锡壶,堪称最能体现锡壶实用性和  相似文献   
6.
正锡器制作是我国民间手工艺行业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仅次于铜器制作的全国第二大金属手工艺。传统锡壶制作工艺分为塑型、结构和装饰三部分。塑型又分为打制、模铸和镶包,以打制为主,铸模和镶包为辅。锡壶塑型,首先要选锡料,即已经加工好的锡板或锡块、锡条。锡质的好坏,有经验的锡匠仅凭肉眼即可做出判断。上品锡料,颜色似银,质地柔软、纯正,富  相似文献   
7.
正锡器在我国各地均有生产,大至主要城市,小到县城乡镇,而锡壶的生产则主要集中在商贸和文化中心区。其中,尤以江苏省苏州、浙江省杭州和永康、广东省广州和潮阳、云南省个旧、河南省滑县、山东省威海、北京的烟袋斜街打磨厂等为著名。其中,苏州、漳州、广州、道口、永康、个旧、威海等生产的锡壶遗留较多。  相似文献   
8.
锡之小史     
正民间锡器的普及始于宋代,彼时锡器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打锡器是当时重要的民间手工艺,堪称市井之中不可或缺的热门行当。吴自牧《梦梁录·铺席》载:"……向者杭城市肆名家,有……官巷北金药臼楼太垂药铺、胡家冯家粉心铺、染红王家胭脂铺、淮岭倾锡  相似文献   
9.
养壶     
正伴随着民间收藏的进步与发展,锡壶收藏破茧而出,成为古玩收藏界的一支新军,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著名文物专家史树青先生为此曾欣然赋诗:"玉作肌肤锡作身,最宜茶酒得温存。世间绝品称奇宝,我慕收藏养护人。别样锡壶韵味长,摩挲照眼泛青光。得来精品共欣赏,神物清心有茶香。"谈到锡壶的保养,其实并不复杂,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正明代以后,瓷器、紫砂器大兴于世,锡壶造型仿而行之,获得大发展。特别是入清后,一方面,文人锡壶承明代余绪,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另一方面,民间日用锡制品造型也获得充分的自由。清代初期至中期,文人锡器备受士绅阶层青睐,涌现出不少具有高度艺术修养的锡器工艺大师和锡作高手。他们在锡壶制作工艺、材料、装饰等方面都有一些崭新的突破,制作了一批独具创意的锡器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