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及危害 人的心理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非智力因素.一般指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等.在学生身上往往表现为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尽管这些因素不直接介入具体的学习过程,但对于学生学习效果却起着调节、激励或推动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听力水平的基础,然而不少学生在测试过程中对自己缺乏信心,思想负担较重,从而产生了焦虑、急躁的不良情绪,思想无法集中,理解能力变差,心理活动过程处于压抑状态.  相似文献   
2.
随着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运用,英语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但学校开设的英语课程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于是双语教学应运而生。所谓双语教学,是用英语来授课,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全方位接触英语,以达到较好地掌握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 ,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交际性教学原则的研究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此密切相关的则是对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探讨。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对于外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同时在整体精神与许多具体部分的表述与教学要求上也体现了交际性原则。比较前大纲而言 ,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是我国外语教学界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方面认识深化的一种表现。长期以来 ,中学英语教学接受和实践了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结构主义理论认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