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在外国文学篇目中新增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内容(第五册),对于中学的大多数师生来说,这是极为新鲜而又陌生的一部分内容。我们知道,西方文学有她独特的文化背景,古代希腊强烈的人本特征及现世传统,基督教强烈的救赎观念及对世界终极目的的无限信仰,使西方传统文学显示出一种超乎寻常的文化底蕴和人性魅力,当西方世界进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时,传统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影响到文学,便是现代派文学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电视艺术因其大众化与消费性特征,缺少与以往艺术资源的一种脐带联系.因此,电视剧中农民形象的创造不可避免地受到以往文学作品中农民形象定型化以及电视艺术的都市中心特征的影响,以致于电视剧中农民形象往往与落后、愚昧等诸如此类的特征相联系.只有从已有的电视艺术资源中找到借鉴,把农民形象在他赖以生活的热土上塑造起来,去表现他们真实的生活境遇,表达他们真实的内心情感世界,才能在农民生活、农民形象丰富多彩的今天在电视荧屏上去展现多样化的农民形象.  相似文献   
3.
博尔赫斯的"武士刀客"小说并非博尔赫斯"幻想美学"的代表性作品,而是一种另类之作博尔赫斯的现实主义作品.这类作品的写作贯穿了作家创作的始终,主要对生活于阿根廷一带的高乔人精神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新时期文学,经过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几大思潮阶段,进入了一个多元开拓的发展阶段.那么,这个“多元开拓”到底是什么呢?寻根文学之后,有没有一种主导地位的文学思潮呢?如果有,它是什么?它和前面几个阶段的文学存在什么样的联系?所谓先锋文学和新写实文学,在新时期文学流变中意义怎样?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几大思潮阶段,实质到底是什么?审美嬗变的机制又是什么——如果不进行“人学”考察,不对新时期文学各个时期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深入的探究,就很难回答上述问题;就无法对新时期文学,作出整体性实质性的把握.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多元开拓文学这一新时期文  相似文献   
5.
丁念保、马超编选的《上升的岛屿──天水师专历届校友诗选》,已于1998年12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我校历史上有首次正式结集出版的学生作品集,也是全国高校中为数不多的正式出版的学生诗集。诗选共收有八四届至九七级共十四届的学生诗作,计43人,156首。由于我校学生创作成绩不菲,参选作品百分之八十以上已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过,加之编选工作严谨精细,诗选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水准。诗选的出版,是对我校历届学生创作实力的一次展示,是对师专教学尤其是中文系教学情况的一次检视,更是对师专学生人文素质的一次巡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杜甫秦州诗研究领域成果不断。已出版的专著,就有李济阻等的《杜甫陇右诗注析》、[1]高天佑的《杜甫陇蜀纪行诗注析》、[2]卜进善的《杜甫在陇右》、[3]天水杜甫研究会编的《杜甫陇右诗注译与评析》、[4]刘雁翔的《杜甫秦州诗别解》[5]等几部。而在这些研究成果之中,刘雁翔教授煌煌五十万言,详注详解杜甫首秦州诗的《杜甫秦州诗  相似文献   
7.
新近从书店购得《插图拾翠:中国现代文学插图选》一书,欣欣然翻阅良久。忆往追新,不禁感慨系之。  相似文献   
8.
尽管对文艺作品的释读和评价不会有先验的客观标准,但文艺批评仍有它应该遵循的一些尺度.分析评价任何一件文学艺术作品,都不可能不站在下面的一个或数个立场上一是作品本文自身,二是作品体裁类别史,三是文艺发展史,四是文化思想史.这四个层面,就像四个同心圆,构成层递关系的四重圈级.  相似文献   
9.
《红高粱》是当代电影史上的一个“事件”.对《红高粱》的讨论,无疑比对新时期其它任何一部影片来得广泛、热烈而深刻:它是全国性的、全民性的、主要在文化层面上展开的.换一种说法,人们普遍思索了一个问题:影片到底展示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精神?那种认为《红高粱》“集中国人愚昧、贫困、落后、性心理变态之大成”、展览中国人的丑、丢中国人的脸的说法,被普遍唾弃.与之截然相反,有人提出,该影片的“总立意是在寻找一种民族精神,一种对于生命的思考”,“《红高粱》画出了民族之魂,奏响了一曲民族的生生不息的生命颂歌”,认为《红高粱》表现的“无遮无拦,随  相似文献   
10.
丁念保 《甘肃教育》2003,(11):24-25
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其中,中学阶段是关键,而中学语文课是受教育者打下良好的“精神底子”的重中之重。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