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获得方式、内容和表现方式上对张载"见闻之知"和"德性所知"的关系进行阐发,而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予以阐释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2.
从获得方式、内容和表现方式上对张载“见闻之知”和“德性所知”的关系进行阐发,而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予以阐释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3.
《人心与人生》是梁漱溟晚年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可以说是标志着梁漱溟文化理论最高峰的一部著作.《人心与人生》不仅耗费了梁漱溟50年的精力,其出版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我们回顾这部著作的出版历程,或许可以见证一代哲人的精神风骨.  相似文献   
4.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为当今我们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建设者,无疑应该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积淀,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这是历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从知的两种涵义"知"和"智"来阐述孔子的知论.孔子认为"智"源于"知","知"最终必归结于"智","智"则是"知"的行为的一种完成,一个人必须经过"知"的过程才能成为智者.因此,"知"和"智"相异又相连.孔子的知论为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独立系统的知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后世的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