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环境、经历的不同造成了王维和柳宗元心态的不同 ,因而二人诗歌艺术表现手段也不尽相同。最终使二人的山水诗呈现出不同的意蕴。  相似文献   
2.
独特的结构也是“山谷体”的艺术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深折顿挫与腾挪变化的艺术结构。在其七律等短章诗体上,其特点主要是起句突兀和承接无端,使咫尺之幅的诗歌有万里横亘之势,从而大大拓展了诗的审美空间,增大了诗的容量。而在七古等长篇诗体上,则气势上虽跳荡起伏,意绪也曲折跌宕,但章法结构上却平直严谨,布局均衡,都体现了奇崛拗峭的山谷诗风。  相似文献   
3.
伍珺  王艳 《新闻爱好者》2011,(24):143-144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无论是议论政事,还是个人抒怀,都显得生动活泼、行云流水、姿态万千。其实,苏轼的散文,除了自然流畅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艺术上达到了一种文体和艺术之间的渗透与融合,融入了诗歌和绘画两种艺术手法,使人读后如临其境,有一种诗情画意的体验。本文从诗意美和绘画美两个角度,分析苏轼散文的艺术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押韵为工”是山谷体的典型特征之一,其特点主要为:数量多,而且难度大,好用险韵、窄韵,并且决不敷衍,必求用韵工稳精当。而在用宽韵方面,则讲究韵脚灵活自如,毫无拘束,从中可以看出黄对于艺术技巧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也充分表现了宋诗“以才学为诗”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传播学的出现,让我们审视过去和当今的事物有了一种新的视野、新的方法。从传播的视角看,笔记与博客这一古一今的产物有了共同的支点:二者承载的内容、表现的形式、承担的功能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相同之处。文章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论述二者异质同构的特点,从而审视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形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