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旨在探讨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召唤结构的生成与对读者期待视野的反拔和读者的接受过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以及读者接受情感的发展、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因曾屈节仕清,其后半生都处于深深的忏悔之中。为找回自己失去的人格尊严,重建为自己不光采的行为所破坏的道德信仰与价值观念,他作了艰苦的挣扎与努力,即用发愤著书的方式来鞭挞和解剖自己卑琐懦弱的灵魂,以此获得心理良心的救赎。他的诗歌《王郎曲》就是这种心灵轨迹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洪昇不仅是位大戏剧家,也是清初著名的诗人,本文简要从洪再是个的创作思想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助于对洪昇文学成就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4.
昆剧自从被列为世界遗产之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快速、充分、有效地继承、挖掘昆剧遗产,使之发扬光大,并在当代世界文明的建设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昆剧人才的培养是否得法。但过去那种粗放式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集约化的培养方式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因此,建立旨在培养昆剧人才基地的昆剧学院势所必然。而最快捷、最有效、最集约的建院方式则是在大学之内建立昆剧学院。  相似文献   
5.
对比的召唤——《伤逝》的接受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探讨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召唤结构的生成与对读者期待视野的反拔和读者的接受过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 ,以及读者接受情感的发展、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6.
章旨在探讨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召唤结构的生成与对读期待视野的反拔和读的接受过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以及读接受情感的发展、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7.
能否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昆剧演员是能否继承和发扬昆剧艺术的关键。演员的职业建设、竞争机制的引入、演出市场的开拓等几个方面的发展 ,对昆剧演员的培养都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昆山腔演唱程式的发展分为冷唱、乐歌、昆剧三个阶段,昆山腔演唱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日益完善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清初戏曲家洪昇(字昉思)不但以《长生殿》留名百代,而且以诗词有名当世。其多方面文学成就取得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与文友的相互切磋、相互学习。昉思的交游甚为广泛,在众多文友中,陆次云(字云士)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从昉思与云士交往的角度,来考察昉思与文友之间的诗文往来,从而探讨昉思取得如此多方面文学成就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日前,朱彝尊手抄《长生殿》残本被偶然发现。手抄本与通行本之间除了对角色的称谓不同,有的出目无下场诗之外,两种版本的宾白也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第二十四出《惊变》所用的曲牌不一样,曲词有很大的差别。在【南泣颜回】一支曲子之后,朱本是一支【黄龙滚】曲子,而徐本则是【北斗鹌鹑】。朱本多出了一段无意义的语气词组成的唱段,用以表现杨贵妃神志朦胧的醉意、娇态。如果能够将【黄龙滚】这段戏搬上昆曲舞台,无疑会使杨贵妃的形象更加丰满、生动。从抄本中,可以看出《长生殿》在舞台传承过程中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