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界在讨论《庄子》文章风格的形成时,往往偏重于庄子生活的地域范围。其实,强调《庄子》的地域特色看似在"知人论世",但又把"知人论世"理解得过于狭窄,即只注重庄子个体的成长过程,而忽视了整个战国知识界的互动影响。庄子的姓氏、籍贯并不能判定庄子之学是"楚学"或者"宋学"。《吕氏春秋》、《荀子》、《韩非子》、郭店简《语丛四》与《庄子》相近、相似的段落说明,《庄子》形成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广阔而深厚的话语资源。《逍遥游》中"鲲鹏寓言"的结构特征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庄子对战国社会流行故事的吸纳、改编、提升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史记》载荀卿年五十游齐,关键词在于“游学”,对于“游学”一词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游走宣扬自己的学说”。荀卿的游齐经历与孟尝君的行为有关,其游齐时间当在孟尝君卒年之后,离齐时间在齐王建二年。  相似文献   
3.
战国问对体文献有众多独特的言说方式,其中最为本质的特征应该是主动性咨询、请教行为。流行于整个春秋时期的"访问"制度,在言说方式上与战国问对体文献有着众多本质特征的一致性。具体考察"访问"行为的文本事例,可以断定问对体文献应直接来源于"访问"制度。在从"访问"行为走向诸子问对体文献的过程中,孔子及稍后的七十子著述起着重要的桥梁,对战国问对体散文而言,他们的努力无疑具有开创性质。  相似文献   
4.
《保训》"假中"之"假"习见于传世文献,是"祭者致神"之义,"假中于河"即通过祭祀"河"得到"中"。"假中于河"之"河"是河神之谓,与传世文献中的"冥"关系密切。上甲微通过祭祀河神来凝聚人心、积蓄力量,并赋予攻打有易的正义性,"假中于河"即通过精诚的祭祀来获得神灵公正的裁决。因此,"中"就是具有公正、正义、公道含义的思想观念,"得中"就是公平、公正地裁决事理。这一点可以结合"中"的功能从汤、舜、尧以及周文王的事迹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伟大使命,教育要发展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高校改革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企业要求,促进学校发展.二是领导素质和领导艺术.高校教育搞的好不好,关键在领导,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胆识,有魄力,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学校发展,推进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6.
刘全志 《职业技术》2006,(10):27-28
中国的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伟大使命,教育要发展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高校改革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企业要求,促进学校发展。二是领导素质和领导艺术。高校教育搞的好不好,关键在领导,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胆识,有魄力,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学校发展,推进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7.
依内容来看,苏轼的题画诗可分为从实境到画境、从画境到实境、画境与实境交融三种类型。这种分类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看到苏轼创作题画诗的真正动机,即画境为实境服务、实境主导画境,从苏轼的题画诗可以看出,其诗画相通理论有三方面的内容,即描摹物象相通、风格相通、构思相通,结合北宋画家所处的历史语境,我们可以得出苏轼诗画相通理论的本质意义在于提倡绘画的人文素养,即用诗的意蕴来“拯救”画的创作困境。  相似文献   
8.
《史记》载荀卿年五十游齐,关键词在于“游学”,对于“游学”一词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游走宣扬自己的学说”。荀卿的游齐经历与孟尝君的行为有关,其游齐时间当在孟尝君卒年之后,离齐时间在齐王建二年。  相似文献   
9.
用“七十子”称孔子弟子最早见于《孟子》,这是一种追“周公之迹”的仿圣行为。孔子弟子数量在两汉时期有三个不同的系统,它们各有来源,其中“七十二弟子”之说最终受到官方的认可,并得以确立。而官方认可的名单依据应是如《孔子家语》之类的孔氏家书。隋唐以后,“七十子”之称与“七十二弟子”之称合流,并最终演变成“七十二弟子”或“七十七弟子”的缩称,即孔子弟子的“举其成数”。经过对历代典籍记载的考察,可以看出“七十子”之称有鲜明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基础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经济活动都将以知识为基础,所有的建设成果都以凝结最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为标志,充分体现知识的力量并展示知识在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巨大功能,这是知识经济区别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明显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