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制与“六.三”制争议的焦点,是在既定的义务教育阶段总的修业年限为九年的前提下,关于小学和初中修业年限如何划分的问题。尽管修业年限的划分是学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学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认真研究学校教育的性质、目标、任务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技进步与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进步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和推进。尽管科技进步立法,尤其是中国科技进步立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亟需制定《科技投入法》,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法制,积极扶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健全科技法人制度,努力营造科技人员脱颖而出的法制环境,推进科技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
学制是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是学制改革的对象和前提。对于什么是学制,学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学制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等的关系如何,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即使是《辞海》的提法也不尽科学合理。文章在对《辞海》学制概念的产生、发展进行梳理和评价的基础上,对学制概念作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知识观与学前儿童道德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与教育主要表现为内容与途径之间的密切关系。后现代知识观对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主要启示是关注学前儿童道德教育中的情境与情感因素,倡导平等与对话,注重价值理性与和谐生成,由此必然会引发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在目的、课程结构和方式上的整体变革。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理论界,赫尔巴特与杜威分别被视为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二人在教育发展史上都起过里程碑式的作用。学术界特别重视对二人教育思想的研究,但在对二人师生观的比较研究中,多注重对二人师生观分歧的论述,而对其共通之处的研究相对不足。赫尔巴特与杜威在教育目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虽体现出不同的师生观,但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肯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都重视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和发展,都认为尊重和爱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所有这些,对于我们认识和构建新型师生观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与我国新《义务教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教育也处于新旧更替的交接点上,新兴地主、“农与工肆”之人、小私有者和要求解放的奴隶们都渴求文化知识。孔子顺应时代的要求,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从而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使更多的人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推动了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促进了私学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般”与“个别”是贯穿亚里士多德哲学中一对极其重要的范畴。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尖锐地批判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理念论,第一次明确而又系统地阐明了自己对一般与个别的主张,比较深刻地研究了一般与个别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一般与个别范畴的深化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不仅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而且对后世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启迪和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面临地位“边缘化”、知识“悬置化”、实施“单一化”等困境。应坚持课程实践的时空观、文化观、审美观与价值观。从“做中学”来解决公共教育学课程实施的起点问题;通过以校为本,拓展途径、创新机制,解决课程资源的整合问题;通过实施课程团队共建制度和改革课程评价,解决教育公平与课程民主的问题。从而彰显当下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实跋转向酌以举习者为太。侣导晕习化误弄呈安觋误弄毫闭队冀建酌篡表特务.  相似文献   
9.
以德为基,将德育融入并融通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实现德育与“四育”的融合。树立先“成人”后成才的育人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厘清德育与“四育”的关系,即“凸显以德启智,开启智慧之源;以德健体,体悟体育真谛;以德化美,德美相得益彰;以德促劳,弘扬劳动精神”的育人逻辑。循此逻辑构建德育融合课程、打造德育融合课堂、培育德育融合师资、赋能德育融合管理、完善德育融合评价,形成直接德育与间接德育、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等多维德育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0.
2015年下半年,中国全面展开了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称国考)工作.国考坚持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和专业导向,增加了考试内容,取消了师范生免试特权,提高了教师的准入门槛,尤其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等,这不仅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且也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与我国高师院校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