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散经过一级分类与二级分类的历史过程而成为现在的艺术性散。散体基本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体裁交叉的边缘性、本显在的“自我”性、题材质的非虚构性与“最不讲技巧”的艺术性等,认识这些基本特征,才能实现对散的审美把握。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龙应台散文集《目送》的争议,论述其亲情叙事的正价值;以其经典之作《目送》作为管窥途径,论说细节拼贴构成“描述型”文本形态、诗情沉着于叙事的抒情方式以及“小感触”升华为哲理性思考这三方面,是龙应台艺术散文的主要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1949——1966)的散文,是直接继承与弘扬着“延安散文”的审美思想,使其散文的观念形态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既区别于第一个十年的“个人本位主义”,又区别于三十年代的现实主义,如果用明确、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那便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理想主义的结合。十七年散文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可随意抹煞的。我们分析评论它的基本观念,正是探讨它的成就与不足、经验与教训,决不意味着低估或否定其成就。究其实情,  相似文献   
4.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在特殊环境下特殊心境的书写,本文针对“意淫”说,探讨作者写作其时的特殊审美心理,指出作者潜意识中具有“民族心理”特征的“文人士大夫情结”;并指出莲花并非美人的象征,而是作者圣洁人格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吴伯箫同志在六一年和六二年,陆续写了一组反映抗战时期延安生活的优美散文:《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歌声》。前三篇是侧重从物质生活方面写延安,《歌声》是从精神生活方面写延安。关于写作这组散文的动因,作者自己说过:“四篇都是想体现一点延安的革命传统和作风”。他还说:“《歌声》,是从唱歌谈起,以唱歌结束的。不过歌声只是一条线,用它串起来的大致是三项内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毛主席教导的青年的奋斗方向;为实现理想、达到方向应当遵守的纪律和注意事项。”十分清楚,《歌声》这篇抒情散文,作者命意于延安军民所爱唱的“歌声”,热情讴歌延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革命作风,抒写作者自己“作为一个亲身接受过毛主席的教育、延安教育”的革命者的真切感受,  相似文献   
6.
诗,是郭枫散文审美追求的目标,也是其散文艺术美所集中追求的一个理想。郭枫在编选《台湾艺术散文选》时充分披露了他的散文观,他在该书的《序言》中说得更为明确:“文学性散文是定位在艺术基础上的,所以,以‘艺术散文’命名文学性散文,恰能标示其艺术本质。”显然,他把文学性散文界定为“艺术散文”,表明他十分重视散文本体的审美属性。事实上,他数十年来坚持着这一个审美理想,寻觅、探究个人散文艺术世界的营造。当我们探究郭枫散文诗意的时候,读者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确定的事实:郭枫本来就是一位诗人.品味他的全部散文,读者会感到这不是小说家的散文,不是剧  相似文献   
7.
鉴于有人建议从中学教材中删除《背影》并引起争论,有必要重新认识这篇文学经典。从"距离"、"朦胧"、"复调"等美学原则的视角看,《背影》是"大美无言"的极品;从新文学初期抒写血缘亲情的人性母题与对现当代散文创作的深远影响两个方面看,《背影》同样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8.
静静地吻着校园,轻轻地唤着绿叶和花朵的春天。 是谁无声无息,如痴如醉, 描绘着绿叶的生机、花朵的鲜妍?是我,一名平凡的教师,我愿是无声无息的雨帘;是我,一名普普通通的园丁,我愿是风儿默默编芷迁。雨风 是我,一名平凡的教师, 我要让知识化作绿叶的汁液点点; 是我,一名普普通通的园丁, 我要让花朵去把祖国青春点燃。 雨,静静地吻着校园, 风,轻轻地唤着绿叶和花朵的春天。 描画春色的风雨,是我, 无需画笔,凭着雄身祖国教育事业的心香一瓣!仁本文作者系江苏扬州师院副教授」雨,静静地吻着校园@吴周文$江苏扬州师院!副教授~~…  相似文献   
9.
开头和结尾,在文艺作品的艺术结构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古人把文艺作品的开头比作“凤头”,就是说要象凤凰的头那样小巧美丽,叫人一见倾心;而把结尾比作“豹尾”,即结尾要象豹子尾巴那样短促有力,挺拔显神,使人有思索、回味的余地。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结构精致的文学体裁,尤应重视“凤头”和“豹尾”的艺术设计。杨朔散文的开头和结尾,是他苦心孤诣地进行艺术构思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特别是他后期创作的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为个案,分析并论述作为“一代宗师”的梁实秋在散文创作方面的高超艺术。作品以喜剧手法写老师的外部形象,以白描手法写其敬业、宽仁的内在精神,显示了散文家举轻若重、熟能化巧的艺术功力;由此也证明晚年梁实秋襟怀淡泊、“简单”通脱的审美趣味和作文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