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孟浩然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创造了一系列的意象群,其中主要有表现流水、时间、音响、光辉等色调的“清”的意象群和以广角镜型、中景型、聚焦型、点染型的方式表现青的、绿的、翠的等景物的“淡”的意象群,这些意象群在景物描写方面共同构成了他诗歌的“清淡”风格。  相似文献   
2.
孟浩然山水诗中“幽”与“雄”的意象,比起“清”与“淡”的意象来,虽然在数量上不占多数,但其艺术造诣却堪称上流,艺术创造方法亦多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
重用贤才辅政,是我国有史以来历代明君贤王的愿望。先秦时代,虽然还只是用贤的初始阶段,但执政中的贤明,却在选贤任能、唯贤是举、知人察贤和宽怀用贤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值得今人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4.
孟浩然的志趣、人格与陶渊明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陶渊明被称为“六朝第一流人物”,孟浩然对他十分崇尚。孟浩然崇尚陶渊明的主要缘由是二人有着共同的文人操守和共同的隐逸情趣。  相似文献   
5.
育人与驭人     
育人与驭人,看似不相干,实则大有干系:育人是目的,驭人是手段;驭人不在握,育人是空谈。 育人者,培育人也。培育是比喻,比之于园丁。园丁育花木,使叶自成绿,使花自成艳,使人得醉赏。其间要付出诸多辛劳,且每次付出都必须以驾驭花木的生长为前提方能成效显扬,否则,非但无益,反而会  相似文献   
6.
育人与驭人     
宁松夫 《湖北教育》2004,(11):59-59
育人与驭人,看似不相干,实则大有干系:育人是目的,驭人是手段;驭人不在握,育人是空谈。  相似文献   
7.
字法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法则。孟浩然诗歌在字法上颇有艺术造诣,其艺术造诣主要表现在平字见奇,善用动字,善用叠字,善于锤炼出警奇的和富有自然本色的诗眼以及安于泰山不可移动的字。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辞令归田后的田园生活,不仅历经艰辛,而且饱尝饥寒之苦,可是在他的田园诗里,却往往表现出不以田园生活苦为苦,反以田园生活苦为美乐的思想情感。究其原因,就其独具个性的审美视角而言,主要是他从逃禄视角,图存视角,适性视角审视自己的田园生活所致;就其思想渊源而言,主要是儒家安贫乐道的人生观的影响和历代先贤对他的感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孟浩然、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视角有同有异。就其审美视角的相同点而言,二人都是从适性视角来描写田园生活以抒发乐享田园生活之关。就其审美视角的不同点而言,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孟浩然四十岁以后主要是从“人生归宿”视角来审视田园关,而陶渊明的一生几乎都是从“逃禄”视角来审视田园美;二是孟浩然多是以游观者的姿态从游观的角度审视田园景观之美,而陶渊明则往往是从“图存”视角去审视田园生活之美。  相似文献   
10.
孟浩然“遇唐明皇”事,史料来源欠真实,发生的地点欠真实,同时也不符合孟浩然的思想性格,因此是不可信的。说孟浩然“好乐忘名”,也是不符合孟浩然的思想实际的,孟浩然之所以不赴韩朝宗约,主要是因为他对韩朝宗之荐缺乏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