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道是秦汉政府管理少数民族的一种地方行政建置,相当于县。文章对近年来秦汉道制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主要以学术界关注较多、争议也较多的几个问题为切入点,即关于道制的起源、道制形成的时间、道的数目、道与县的关系。对这几个问题的研究,学者们虽各抒己见,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很多问题仍存在争论,未能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2.
化学缓蚀剂在青铜器文物保护中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泛函密度理论中的B3LYP方法,在6-31 +G(d)基组上,对8种常见的在青铜器文物保护中使用的化学缓蚀剂化合物分子进行了结构和化学反应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化学缓蚀剂分子具有类平面型的共轭结构,其活性中心主要在氮原子上,通过对所有缓蚀剂分子的最高占有轨道(HOMO)、最低空轨道(LUMO)和能量差(ELUMO-EHOMO)△E分析后发现,苯并三氮唑(BTA)和2-氧代苯并咪唑(MBI)对青铜文物的保护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典属国是秦汉时期根据有关典章制度管理属国事务的最高官员,大鸿胪是掌管少数民族及对外交往等事务的礼仪性机构。典属国于成帝河平元年并入大鸿胪,二者职责相近又有区别,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机构。相近点为都与管理少数民族有关,区别在于管理对象、职责范围、权利大小、地位高低等方面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秦胡"研究评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出土的居延汉简中有"甲渠部吏毋作使秦胡"册三枚,对简文中的"秦胡"二字应作何解释,学界聚讼已久,论见歧出.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述评的基础上,认为"秦胡"并不特指某个少数民族或某地少数民族,而是一种政治身分或法律身分.在这一身分之下,又有种落、地域之分,如卢水胡、湟中义从胡、支胡等,总谓之"秦胡".  相似文献   
5.
汉代天水郡是一郡三种建置并存,即管理普通民众的县、管理归降民族的属国和管理聚居民族的道。属国和道不同于郡县制,其民众“因其故俗”,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这种民族管理建置适应了汉代天水郡多民族聚居、民族成份复杂的形势,体现了汉代民族政策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当地民族融合的发展和边郡的稳定。东汉时天水属国停设,在此地恢复了县的建置,道的数目也大为减少,这说明了东汉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汉代对内徙羌族部落主要采用属国、护羌校尉和道的管理建置,这种多元民族管理建置具有各自不同的管理系统,职责和权限也不同,相当于郡县二级制的管理模式。其适应了当时羌族部落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也适应了汉代羌族部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不一的现状,体现了汉代对羌民族政策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包容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影响出土青铜器文物加速腐蚀的三种因素,探讨了形成青铜器表面腐蚀物的成因及其保护方法,并将最常见的缓蚀剂苯并三氮唑(BTA)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AMT)及其相应复合型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和应用作了详细的分析,展望了缓蚀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实验课程是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推进实验教学思政化的重要支撑。本文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准备、授课模式及考核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融入思政教育构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理念,并探索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实践方法和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