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通过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阅读中难句翻译理解错误的分析及其与阅读理解得分之间的相关分析,发现翻译错误与阅读理解高度正相关;母语参与阅读理解思维活动有利于学习者对原文的理解;在影响学习者阅读理解的各因素中,词汇影响最大;中国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对某些结构和词汇的省略并不会对阅读理解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先行语的可及性是研究语篇衔接、照应的基础。但可及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距离,竞争,凸显和一致是影响可及性的四个主要因素。多数人认为距离是影响可及性的最主要因素,但实际上他们只注意到了先行语与指称语之间的线性距离,而忽略了逻辑距离。事实证明:距离并非总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对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来说,它对可及性的影响,在汉语里明显要大于在英语里。  相似文献   
3.
先行语的可及性是研究语篇衔接、照应的基础。但可及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距离、竞争、凸显和一致是影响可及性的四个主要因素。多数学者认为距离是影响可及性的最主要因素,但实际上他们只注意到了先行语与指称语之间的线性距离而忽视了逻辑距离。本文证明:距离并非总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对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来说,它对可及性的影响在汉语里要明显大于在英语里。  相似文献   
4.
在本研究中,笔者依据语言迁移理论,通过对高中、高职以及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习英语复合词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语言迁移时有发生;但语言迁移发生的频率和范围则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制约:(1)词汇排列顺序,(2)结构相似和(3)形态变化,两种语言在这三个因素上相似点越多,就越容易产生语言的迁移。  相似文献   
5.
如何掌握不定式与动名词作补语时的用法始终是英语初学者多年来的难题,文章在回顾了英语语法界对不定式和动名词用法研究的历史后,提出了“心理过程动词”的概念,并以此对英语动词进行了分析,指出:凡表示心理过程的动词都必须带动名词砟为补语。这一原则对初学者了解和掌握英语动词的语义特征与使用规则之间的关系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查了社会文化知识对学生学习态度、对阅读理解所产生的影响,发现社会文化知识与学生学习态度以及阅读理解的成绩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并根据目的态度理论,提出在阅读教学中讲授社会文化知识应是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的应有之义。文章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理解能力的问题,对教学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崔文尖 《英语辅导》2011,(2):126-132
本文试图通过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阅读中难句翻译理解错误的分析及其与阅读理解得分之间的相关分析来揭示二语学习者在阅读中的思维活动及其阅读策略的运用情况,并发现:(1)翻译错误与阅读理解高度正相关;(2)母语参与阅读理解思维活动有利于学习者对原文的理解;(3)在影响学习者阅读理解的各因素中,词汇影响最大;(4)中国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对某些结构和词汇的省略并不会对阅读理解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第三人称代词在英汉语言中作为连接语篇的重要手段,历来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之一。对于没有异议的前指照应,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解释代词与被照应词之间为何能形成照应关系:而对于是否存在后指照应则始终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Ariel的可及性理论与语义学的结合上对前指照应进行阐释;同时,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后指照应存在的根据,指出:后指照应在英汉语言中都属于特例,不足以证明英汉语第三人称具备双向照应功能。  相似文献   
9.
依据语言迁移理论,通过对高中、高职以及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习英语复合词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语言迁移时有发生;但语言迁移发生的频率和范围则要受到词汇排列顺序、结构相似和形态变化3个因素的制约。两种语言在这3个因素上相似点越多,就越容易产生语言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
动机是决定成就最根本的内在因素。根据期望价值理论,从态度和信心两个方面来考察动机,通过研究在校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业成就,发现:(1)信心,态度、学业成绩均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显著好于男生,因而动机强于男生;(2)学业成绩与动机呈正相关,因而女生学业成绩进步快于男生;(3)在诸多影响英语学业成绩的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信心和态度;(4)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动机没有实质性影响;研究数据证实期望价值理论对动机的描述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