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一类特殊完全r-部图K(r,n,n,…,n,n-1)的邻强边染色.证明了当m r≡0(m od2)时,有x'as(K(r,n,n,…,n,n-1))=n(r-1).  相似文献   
2.
对简单图G(V.E),f是从E(G)到{1,2,…,k}(k是自然数)的映射,若f满足:(1)()uv,uw∈E(G),v≠w,f(uv)≠f(uww);(2)()uv∈E(G).|C(u)\C(v)|≥1,并且|C(v)\C(u)|≥1;则称f是G的Smarandachely邻点边染色.文章给出了m(m=2,3,4)阶路与n阶路的联图的smarandachely邻点边色数.其中C(u)={f(uv)|uv∈E(G)且u≠v}.  相似文献   
3.
今年高考试题中,现代文的阅读分析占有显著的地他,它不仅独占整个卷面分的四分之一,而且题型新颖,形式活泼,颇受语文工作者的赞赏。从这道题所涉及的方面来看,它既能考查考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能对中学  相似文献   
4.
设G(V,E)为简单图,若V(D(G))=V(G)∪V(G'),E(D(G))=E(G)∪E(G')∪{vivj'|vi∈(V G),vj'∈V(G')且viυj∈E(G')},我们称D(G)为G的倍图,其中G'为G的拷贝。本文讨论了路和圈的倍图的邻点可区别的全染色问题,分别给出了路的倍图D(Pn)的邻点可区别的全色数χat(D(Pn))=4 n=2区别的全色数χat(D(Cn))=6.  相似文献   
5.
一范晔(391-4445),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山阴(今河南淅川)人。他出身于儒学世家:祖父范宁,官至太守,长于经学;父范太,曾任侍中,有文集行世;伯父范弘之,做过太学博士,以儒术知名。这些对他的思想有很大影响。他曾任参军、太守等职。后因密谋拥戴宋文帝(刘裕之子刘义隆)的兄弟刘义康(他做过刘义康的参军),被判处死刑,死时年仅四十八岁。范晔博学能文,也相当自负。他仿效班彪的《史记后传》和班固的《汉书》而作《后汉书》。在他之前,作后汉书的还有许多家,但  相似文献   
6.
图G=(V,E)的一个(λ,β)-瑕k-边着色是一个从E到{1,2,…,k}的映射,且存在一个最小整数β≥1,对每一个色j∈{1,2,…,β},至少存在一个顶点uj∈V(G)使得顶点uj关联着有色的j条边;对每一个色l∈{β+1,…,k},没有两条相邻边着有色l.图G的(λ,β)-瑕色数被表示为χ(λ,β)(G),它是一个最小的整数,使对整数k≥χ(λ,(β)G),图G总有一个(λ,β)-瑕k-边着色.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证得χ(λ,1)(G)+λ-1≤χ′(G)≤χ(λ,1)(G)+,其中χ′(G)是G的正常边色数,并确定了几个特殊图类的瑕色数.  相似文献   
7.
对于图G的正常k-全染色f称为G(V,E)的k-均匀全染色,当且仅当任意2个色类中的元素总数至多相差1.χet(G)=min{k|G有k-均匀全染色}称为图G的均匀全色数.利用均匀边染色的相关结论,讨论并得到了图Sn+Fn和Sn+Wn的均匀全色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m 1阶星和n l阶星的联图的全色数的结果:Xt(SmVSn)={△(SmVSn) 21,当m=n=1;/△(SmVSn) 1,否则  相似文献   
9.
数学命题的论证,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论证命题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学到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真实性的论证是一种推理过程,必须合乎逻辑法则。教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学生在证明中很容易犯逻辑性的错误,因此,教学时应充分重视。当发现学生证明过程中的错误后,不仅要改正其错误,还要从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数学课本《几何》第一册总复习题中的19题,是比较难的一道证明题。该题如下: 四边形ABCD的AB=CD,E是BC的中点,F是AD的中点,BA和EF的延长线相交于G,CD和EF的延长线相交于H。求证: ∠BGE=∠CHE。分析不妨设∠BCD≥∠ABC(应向学生说明为什么是不妨?且为什么设∠BCD≥∠ABC)。若∠BCD=∠ABC,则ABCD为等腰梯形,从而G、H重合,AGAD(或AGBC)为等腰三角形,GF为底边中线,从而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