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综合类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巴尔扎克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红楼梦》挽歌情调的魅力及其成因。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及其不寻常的家世使曹雪芹在对生活进行艺术描写时,发生了历史与道德评价的错位以及情与理的悖离,这是《红楼梦》挽歌情调形成的深层原因。这种挽歌情调所造就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艺术效果,其魅力是独特而绵长的。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以其大悲剧精神,终结了以往爱情文学的旧范式,开启了后代爱情文学的新范式,给予我们深刻而绵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学之所以具有迷人的魅力,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它通过对于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的描绘,揭示了人性的深度,抒写了强烈浓郁的人情味。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的傻大姐是一个小角色,其功能却不小。从叙事的角度来看,她的存在不是为了刻画她的性格,而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她仅有的两次出场,都把情节推向了高潮。这对了解作者的叙事策略和创作意图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元代散曲的艺术风格很有些特别,明显地不同于历代的诗、词。古今的学人们也都看到了这一点,却不能予以理论概括,只简单地称其为幽默、诙谐、滑稽。其实,它恰与二十世纪初俄国文艺理论家维·克什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不谋而合。对此,我们有重新认识的必要,庶几对今天的文艺理论建设或创作有些启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