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长期以来,美国对外的文化和教育交流活动一直是由民间组织和个人发起并实施的,1938年国务院建立文化关系司,是美国政府致力于"文化外交"的开端。美国试图通过与其他国家及其人民之间观念、信息、艺术和文化的其他要素的交流来促进相互理解。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为了扶植中国以抵抗日本的攻势,减轻对美国本土的威胁,从而赢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美国国务院开始筹划实施专门针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2.
京杭大运河嘉兴段是嘉兴城市的发祥地,也是嘉兴吴越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场所。本文以王江泾段运河为例,分析了运河文化遗址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运河保护与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翻译的过程中,语境对源文本的理解及目标语准确再现源文本意义具有重要影响,充分考虑语境是翻译实现信、达、雅的重要前提之一。本文从语境的角度出发,以《春蚕》沙博理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译者是如何把握语境准确忠实的传达源文本,进而强调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出生于美国的中国籍犹太人,沙博理特殊的双重文化身份对其在翻译作品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沙博理这一具有双重文化身份的翻译家为研究对象,以他翻译的茅盾作品《春蚕》为载体,探讨其文化身份与翻译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本文指出沙博理这一杂糅的文化身份影响着他的翻译目的,进而影响他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