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缺乏和无力是我国城乡差距越拉越大的内在原因.目前,村民委员会已经发展成为农村基层中最具基础性的组织,只有不断发展和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及其功能,农村才能得到较快发展.完善村民委员会要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增强村委会的内在素质;加强党组织对村委会的领导,保证村委会健康运行;处理好村委会与农村其他经济组织、民间组织及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使村委会不断从其中吸收新的营养成分,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2.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具有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强大的教学交互功能、可无限扩展的知识信息链接和方便自由的自主性学习特性。本文从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具有的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需求主导的买方市场下 ,产品审美品位的高低成为经济竞争的重要内容之一。依靠科技与艺术的创新和有效结合来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 ,是经济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手段 ,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也影响着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正确认识和运用这一手段 ,对于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以及繁荣文化产业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城市贫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除贫困,维持城市社会公平、公正,是实现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现阶段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是体制转轨时的必然产物,其实质是体制的贫困,并且我国城市贫困还具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实现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反贫困举措应就社会保障、就业、医疗、教育、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完善的城市反贫困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产业化研究论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经营制度的又一次创新,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应包括;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农业产业化的任务;农业产业化的阶段;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农业产业化中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产业化中的法律保障体系;农业产业化中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十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是我思农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逐步确立的新的农业经营制度,它的形成及进一步的发展必须遵循制度演进的内在规律,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最终任务是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但这首先要求实现农业的商业化和专业化,进而实现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制度效用能不能全面体现、现代化的任务能不能最终完成,有赖于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建立,在农业产业化初级阶段,农业产业化组织应以外部牵引型组织模式为主;在农业产业化较高级阶段,农业产业化组织应以合作型组织模式为主;在农业产业化高级阶段,农业产业化组织应以农业企业组织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改革中的七大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难题 ,大都与当前农村改革中对一些重大政策制度的误解、曲解 ,或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理解、执行有关。其实 ,家庭承包制不是不要集体经济 ,农村工业化不是要“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结构调整不是要整齐划一 ,城镇化不是要行政建市 ,村民自治不是不要外人加入 ,发展农村经济不是不要环境保护 ,加强农村教育不是要乱收费。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区形象塑造的地区间税收竞争及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竞争作为地方政府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地区形象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囚徒困境、Bertrand、智猪博弈等模型的分析表明,无序的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可能会带来暂时的比较利益,但其边际效益是完全递减的,对地区形象的塑造有着很大的负面效应。通过立法规范、中央协调、负所得税机制、政府效能调整、“3R”外在约束等可以规范和引导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从而塑造良好的地区形象。  相似文献   
9.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不仅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还是政府治理国家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一方面要在科学理解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科学内涵的前提下,正确把握我国公共服务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合理区分公共服务的类型,丰富和完善公共服务的内容体系;另一方面,要明确公共服务多元主体的职责及其相互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市场的作用,建立健全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基础,以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为重要内容,多样化、个性化特色鲜明的生活服务为有益补充的现代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努力达成政府保基本、社会广泛参与、市场积极活跃、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治理现代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也是新时期改革的重要手段。面对纷繁复杂的治理理论,在我国占主流的当属制度论,即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着眼于制度体制机制的完善及改革创新上。历史唯物主义地看,治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由治理理念、环境、目标、主体、客体、资源、方式、模式、结构等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基于治理的基本要素,我国治理现代化应包括治理理念共赢化、治理环境复杂化、治理目标综合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客体问题化、治理资源市场化、治理方式法治化、治理模式网络化等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