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对诗歌的正确认识,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分别从文本批评和审美批评的不同的批评视角提出“可解、不可解、不必解”批评话语,并在实践中实现两种不同批评形态的整合,对明后期诗歌批评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以黄老之学为中心,兼具杂糅百家特质,其美学思想也具有此类特性,集中体现在对“质”的美学阐发上。《淮南子》在强调“必有其质,乃为之文”的前提下,从“美质”“中质”“丑质”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美”的内涵,建构“至纯之美”“文饰之美”“转化之美”的思辨思想,在当时乃至当下都具有探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诗歌的正确认识,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分别从文本批评和审美批评的不同的批评视角提出“可解、不可解、不必解”批评话语,并在实践中实现两种不同批评形态的整合,对明后期诗歌批评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明代诸多诗论家从不同诗学立场、学术视角,对咏物诗及诗歌"使事"问题开展批评。明"末五子"之一的李维桢,以诗学辨体理论视角,全面阐释咏物诗与诗歌"使事"伤体的内在原因,构建诗歌"咏物""使事"伤体论,提出"必雅、必工、必自然"的"三必"诗学意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