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古汉语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切韵》、《广韵》都是这么归的。自金国在北京建都以后,国势日强,宋王朝迁都杭州,偏安一隅。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移向北京。元、明、清三代都在北京建都,汉语的发展必然形成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趋势。元周德清在总结元曲的韵律的基础上写出了《中原音韵》,明确地指出了汉语声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已经变成近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了。其分化的规律是:清声母的平声字归入阴平,浊声母的平声字归入阳平;清声母的上声字仍为上声,浊声母的上声字归到去声里去了。入声的韵尾-b-d-g脱落,按声母的清浊和韵母的不同情况分别归入阴、阳、上、去四声,形成了汉语的新的的声调系统。到了今天现代汉语,这个系统已经相当的稳定了。  相似文献   
2.
我省方言调查的结果,云南百分之百的地区没有后鼻韵母中的ing,eng,ueng三韵。部份地区an,ang不分;uan,uang不分,通常说云南无后鼻韵之言并不确切。如:ong,iong,iang韵又是云南方言中几乎每个地区都有的后鼻韵母。  相似文献   
3.
云南有三分之二的地区没有撮口呼,i,u不分,“雨椅,语以”同音。因此,学习撮口呼就成为云南人学说普通话的重点之一。而目前许多学校所用的现代汉语或语音基础知识教材,结合云南语音实际却不够,针对性不强。近两年来,我省方言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批方言专著的出现,对于我省的推普工作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使我们学习和推广普通话更加科学化,规律化。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本文就是力图运用方言调查的成果,解决云南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和重点,并力图做到解决难点准确、简单、有效,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