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朦胧诗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整体性落潮。市场经济的启动,社会的转型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更内在的,则是朦咙诗人化姿态的不足。然而他们对于思想解放运动的贡献,在新时期学中所创下的实绩,以及退场时表现出来的大度襟怀,无疑还是值得喝彩的。  相似文献   
2.
戏剧关键词的增减与内涵的变化,既反映了戏剧艺术的发展演变,也表现出人们戏剧观念的深化与变迁。结合戏剧创作和观赏的实践,对戏剧关键词作新的解析,有助于清晰认识戏剧的审美本质与特征。  相似文献   
3.
邓一光在《父亲是个兵》、《我是太阳》等历史话语小说的宏大叙事中,将历史视角聚焦在军人身上,着力宣泄一种强烈的历史认同感及怀旧情绪。“父亲”和关山林的生命激情只有在战场上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故他们在和平年代也无法走出其光荣的铁血历史。他们坚决拒认眼前的现实,却又痴情而无望地等待战争的召唤。在这一现实与历史断裂的尴尬面前,我们看到了“老兵”们的失落与焦躁,但也看到了信仰的力量。这正是“后新历史小主义小说”的创作品格。作家的不足之处是在对历史的热爱中,忽略了对历史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迟子建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女作家中 ,迟子建是卓而不群的。她的早期小说着意描写东北边陲的自然景致和乡镇生活 ,而坚执民间立场、倾心“对辛酸生活的温情表达”则贯穿她的整个创作。在“爱与死”的传统题材领域 ,迟子建也作出了新的艺术探索  相似文献   
5.
6.
邂逅安意如     
与追求客观学问的穷经治学和以知识性见长的鉴赏词典都不同,安意如以家常的姿态,走进中国古典诗词的广袤世界,用多情多义之心,与古人同歌哭共悲欢;用现代青年之眼,打量并与他们交流晤谈。在作者温煦的情感滋润下,那些被历史风干了的人物,一个个都灵动鲜活可爱可叹。着眼于现代人生,用现代意识激活古诗古人古性情,并予以理性观照,是安意如"漫漫古典情系列"的特有魅力。  相似文献   
7.
美学景观的新拓展——读《文学象征论》方守金(安徽淮南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硕士,232001)爱好文学的人谁不熟悉象征呢?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安德烈曾在路上看到一棵衰败的老橡树,但经历罗斯托夫庄园那个皎洁美妙的月夜不久,那棵老橡树,在他眼中,却...  相似文献   
8.
方守金:在接受《北国的精灵——迟子建论》选题任务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十几年前闹出的一个笑话。1987年我曾在课堂上宣布:“请同学们注意了,黑龙江出了一位叫迟子建的小说家,他对情感的表达和对东北原野景色的描绘,像一个女性作家那样优美细腻……”当时就有学生嗤笑道:“嘻!像一个女作家?老师,迟子建就是女的。”今天想起这件事,还觉得很不好意思。为了让喜爱你的读者不至于像我这样出错,请先谈谈你的经历吧。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始终贯穿着“对辛酸生活 的温情表达”。在对亲友、底层民众乃至一些罪犯的描写中,皆闪烁出一种人性的温情之光。这表现了作家可贵的民间立场和善良 情怀。然而其无节制地温情表达,多少地遮蔽了人生世相丑恶与残酷的一面。近年迟子建注意把温情的表达建立在对现实及传统偏见的深刻批判 之上,故显得深婉动人又坚实有力。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社会的底层民众亟须人性关怀的情势下,青年诗人卢卫平以可贵的"向下"写作姿态,深情歌吟弱势群体的痛苦与希冀.他从琐屑的日常生活中寻觅诗情,并把诗情升华为进入历史时空的具象化哲理.浸润其间的生命意识和故土情结,使其诗作具有了普遍而动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