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中,研究者们多选取同一作品的不同成人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译者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本文则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以《夏洛的网》的台湾儿童译者黄可凡的译本和大陆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两个译本的差异性和契合度,发现改写是儿童文学翻译的一种有效策略。译者通过增补、整合、使用多种艺术手法三种途径对原文进行改造,既可以克服语言差异造成的障碍,又能弥补成人与儿童在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等方面的差异。两个译本的契合说明译者的翻译改写是适度的,成人译者向儿童读者做的儿童化回归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李鹤艺 《海外英语》2013,(2X):124-126
该文以《夏洛的网》的任溶溶译本为研究对象,结合翻译中的创造理论和儿童文学翻译中成人译者和儿童读者这一对矛盾体的客观存在,研究了译者如何通过翻译中的创造活动使儿童文学翻译中的矛盾达到和谐统一。研究结果发现译者在语言、音韵和作品风格与功能三方面采取了有效的创造策略,使译文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译者的语言创造策略包括创造新词、不规范语言和幽默语言;音韵的创造策略主要有叠词的使用、创造韵脚、口语化拟声词和回环句的使用;文体风格和审美功能的再创造则体现在译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程度和主题意义的表现深度两方面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的翻译活动为研究对象,结合翻译中的改写理论,研究了改写理论中的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等三要素对他儿童文学翻译思想的形成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任溶溶紧跟国内外儿童文学创作潮流,各阶段的译作特色鲜明,译作中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译者对儿童读者的关照,最终形成了以注重童趣、口语化语言和创造性语言的儿童文学翻译原则和功能对等的翻译思想,同时他也成为国内儿童文学创作和翻译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4.
5.
许渊冲提出的诗歌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有着突出的贡献。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他的"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真正含义对从事诗歌翻译的人来说意义重大。本文以"三美论"为基础,对比分析了莎翁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两种译文,阐明了"音美、形美、意美"的真正含义以及它在汉译英诗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前,合格的学前双语师资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虽然已有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学前英语教育专业,但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胜任学前双语教学工作。为了满足社会对合格的学前双语师资的需求,高职院校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应该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和技能培训方式这几方面做适当的调整和改进,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达到学前双语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绘本文学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它有其独特的美学特质和审美功能,所以绘本翻译中审美信息的再现有着独特的方法和手段。绘本翻译中审美再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图文视觉的形式之美、图文共建的和谐之美和文本主题的内涵之美。而这三个层面的审美再现都归结于绘本文学的图文交互性这一本质特性,所以绘本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文字的转换,而要仔细研读原文本中的图文关系,通过解析绘本中图文共同构建的美学框架,再结合儿童读者的审美心理特征,才能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的审美信息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几部著名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为对象,研究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归化策略的具体运用,发现归化策略在儿童文学翻译中主要分为两个层面——语际归化和语内归化。文化类因素的归化属语际归化范畴,即由源语向译语的回归;而意象归化、儿童类语言和知识类语言归化和及其它变通归化则实现了成人语言向儿童语言的回归,属语内归化。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这种双重归化能更好地实施作品的审美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幼儿早期英语阅读是幼儿英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二语学习的关键期假说、全语言理论和建构主义等理论证明开展幼儿早期英语阅读活动是必要且可行的.在具体活动实施中,教师应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英语语言水平和认知水平,制定幼儿英语分级阅读活动目标,选择分级阅读文本,注重对幼儿的英语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对英语语言的视听辨别能力、英语阅读的策略预备能力等早期英语阅读核心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该专业的特色和实用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专业特色出发,分析比较该专业的听说教学大纲和小学英语对听说能力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提出了对教材的处理意见和可供采用的课堂教学形式,将听说课课堂内外的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