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艺术范型、艺术心理、歌诗视角等对钱锺书《诗经》艺术研究 进行评介,用意在于说明只有丰厚的研究资源,独特的研究视角和运用综合型的研究方法,才能使古老的《诗经》学得到新生。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诗经》研究出路何在,已成为学界关心的话题之一,钱先生的研究会给我们以益人神智的启示,其不足也可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世纪,《诗经》研究如何提升,是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论述了《诗经》心理审美化的艺术特征及其启示,说明研究应由“外部研究”向“内部研究”转变,才是出路所在。同时说明艺术研究,美学分析也是一个值得拓展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滕志贤先生把他的《诗经引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奉献在读者的面前。在此之前,《诗经》的普及读物已有多种问世,对普及  相似文献   
4.
屈赋研究的指路牌──简评赵沛霖《屈赋研究论衡》林祥征天津教育出版社为了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出版了一套《学术研究指南》系列丛书,受到了读者的好评。赵沛霖先生为这套丛书先后写了两部著作,一部是《诗经研究反思》,另一部就是《屈赋研究论衡》。(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在《诗经》训诂研究中点燃火炬,开辟新路:突破了“以古证古”的局限,把《诗经》放在世界文化大背景下进行释义,从而获得更丰富的训诂资源;把《诗经》训诂与美学,心理学,民俗学社会科学结合起来,从而使传统训诂学焕发出新的生机,总结出许多新鲜的训诂理论,为录代《诗经》训诂学的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他的贡献不仅有利于当代训诂学,也利于中国阐释学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林庆彰,台湾台南县人,1948年10月生。文学博士。在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学习期间,师从著名学者屈万里,得到良好的指导和培养。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经学研究论丛})主编。从1978年5月写作《丰坊与姚士舞》算起,至今已出版专著6部,主编研究资料和目录10多种,翻译日本学者的经学专著《近代日本汉学家》、《经学史》、《论语思想史》,并有论文60多篇。一、对经学文献学的贡献清著名学者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十七史商榷…  相似文献   
7.
钱锺书《楚辞》艺术研究可以概括为:艺术范型的研究、艺术技法的探寻和艺术理论的研究3个方面。其研究具有视角新,视野广的特点。钱先生的创新研究将有助于把当代《楚辞》研究引向深入,他的不足也将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8.
林祥征 《职大学报》2015,(3):98-100,104
刘著认为,《诗》由文学转向经学的历程是:1.会盟燕享賦诗言志的春秋时代,展现诗的文学灵动性;2.战国时代,由"诗"升为"经",肩负起传承礼乐文化的历史使命,并广泛地渗透于儒学的理论架构之中;3.周秦之际至汉宣帝之前,《诗》之经学研究开始启动,并逐渐经术化;4.元、成之后至东汉结束,是经学极盛与成熟期,出现许多经学流派和大批量解经之作,其时章句之学的昌盛也是经学研究成熟之标志。  相似文献   
9.
否定“恋君情结”论,说明在屈原作品中,爱国高于忠君;理想圣王与现实昏君的矛盾使屈原作品中的感情经历了忠诚—忠怨—忠愤的过程;屈原用独立人格对待国君是时代精神的代表;并分析了屈原忠君爱国思想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两周诗史》具有不同于以往的诗歌史著作新样态,它将古代文献、考古资料连同诗文本一起放到产生它的历史语境中,并把它放到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来研究。运用“冰山机制”理论解决周代仪式乐歌的数量问题,运用“类特性”、“套语”理论为作品断代,用“现实需要说”解决谥法的起源问题,用“同步说”解决《毛诗》首序的产生问题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