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武小新 《文教资料》2013,(9):7-8,42
金批《水浒》中有三个问题一直是《水浒》研究和金圣叹研究的焦点,那就是金圣叹对《水浒》创作动机认定的矛盾说法、对《水浒》人物令人费解的点评及对《水浒》文本的随意改动,对这三个问题的研究学界众说纷纭。但无定论。事实上,金批《水浒》是金氏对这一部小说进行的一次示范性阅读和阐释,这个过程同时也是金圣叹对《水浒》接受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金圣叹对《水浒》潜在的内涵进行了属于他的揭示和创造,金氏的才子个性在其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2.
金批《水浒》从20世纪80年代就成为研究热点,但关于金批《水浒》作为文学接受以及其中的美学问题,历来为研究金批者所忽视。事实上,金批《水浒》是金氏对这一部小说进行的一次示范性阅读和阐释,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文学接受的一个过程,此过程包含了很多的接受美学的问题,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金批《水浒》从20世纪80年代就成为研究热点,但关于金批《水浒》作为文学接受以及其中的美学问题,历来为研究金批者所忽视。事实上,金批《水浒》是金氏对这一部小说进行的一次示范性阅读和阐释,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文学接受的一个过程,此过程包含了很多的接受美学的问题,文章拟就此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潘金莲形象从《水浒传》中诞生以来,在几百年的传承与重复中已经成为一个被不断改写或重写的文学母题.从《金瓶梅》对潘金莲的模仿与超越,欧阳予倩对潘金莲的革命与颠覆,魏明伦对潘金莲的颠覆与重构,及至当下对潘金莲的符号化与消费化,纵观600多年来潘金莲角色变换的历史,其本质亦是文学接受的过程.在接受美学看来,文学文本是一个多层面的开放的图式结构,它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在于人们可以对它作出不同的解释,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包含了读者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文学作品、文学形象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在文化转型期呈现种种文化特征,而文化对文学又起着积极的作用。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促成了中国文学的世俗化倾向。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政治和社会原因,中国文学的世俗化又有自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