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4篇
科学研究   20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2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从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等方面加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周武汉  唐艳红  何曲波 《广西教育》2013,(31):178-179,181
在我国目前相对紧张的医患关系背景下,应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岗前培训、抓好医学生实习组长的选拔工作等方面提升高职高专医学生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4.
武汉六中  黄德灿 《华章》2011,(12):30-31
文章要有主题,主题如何体现出来?人们常说,画好了龙,还必须点好睛。有了点睛才有主题吗?当然不是。因为文章的主题主要依赖于材料和内容。点睛只不过是把文章内容中含有的思想揭示出来。一般的记叙文章有点睛的必要,考场记叙文章更有必要。强调必要,一是为了引起考生的重视,深化文章内容,二是为了给快速阅卷的老师一个明确印象。可是不少同学点睛做得很生硬,像是硬贴上去的一个标签,给读者留下的是一个不好的印象,显然巧妙点睛是艺术,要做到水到渠成,发人深思,进而让读者拍手叫好,就要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  相似文献   
5.
我国医疗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医疗需求对当今高职高专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探讨了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医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这对指导今后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培养以及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参加第26届奥运会选拔赛的我国364名游泳运动员进行了腰部损伤调查,然后对存在腰部各种症状的147名运动员进一步做了腰部损伤的体征或医学影像学(X线摄影或CT)检查,以确定损伤的种类及损伤程度。结果发现:(1)在调查的364名游泳运动员中,发病率达27.47%;(2)损伤原因:腰背肌力量不足(32例),腰部在运动中欠协调(25例),运动量或强度安排不当(24例),准备活动或放松活动不重视(16例),  相似文献   
7.
广大钓鱼爱好者垂钓,根据不同活动方式,已明确划分为两大类别,一是竞技钓;一是休闲钓。在这两类活动中,钓者都有面临钓对象鱼的问题。竞技钓自不必说,就是在标准池(又叫专业池)钓对象鱼。而去自然水域垂钓,众所周知,都是钓混合鱼,即有什么鱼钓什么鱼,难道也存在钓对象鱼的问题吗?其实,一个别具心窍的钓者,你只需将自己的垂钓活动略微提高一点层次,马上就会遇到钓对象鱼的问题。笔者遇下列情况,常主动出击钓对象鱼。当住地周围得天独厚,水体众多,水域宽广,海湾、江河、湖泊、水库、溪流、港渠、塘堰或遍布四野,或至少有…  相似文献   
8.
我原是湖北省恩施军分区政委,1992年退休后开始学钓鱼,几年后钓技大有进步。1995年秋曾钓获一条重10多千克的大鲤鱼,回家后让女儿拍照,因拍得不清楚我很生气,。心想再难钓到这样大的鱼了。没想到今年5月29日上午,我竟钓到了一条重15.5千克的大青鱼。这日天气多云间阴,气温19-29℃,偏东风2~3级。我来到武汉南湖卢湾垂钓。采用的是传统钓法,使用的是韩力11米手竿、可装6米钓线的小绕线轮、直径0.30毫米富司达钓线和伊豆上黑隼9号钩,窝饵是武汉山满篓牌鱼饵和常硕草鱼香精,钓饵是常硕铁马鲫鱼饵及面粉调浆包食。下次钩后约10分…  相似文献   
9.
这里说周刊的“三性”,系指新闻性、文化性和实用性。 据我所知,报纸周刊兴起于80年代中期。周刊兴起的原因现在分析起来其实很简单;广大读者对文化精神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而现有的文化精神产品数量相对馈乏且质量不高。尤其是党报党刊上可读的东西更是不多,版面语言相当单调,故对其改进的呼声颇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报纸周刊应运而生。 从本质意义上看,周刊的产生正是媒体走向市场的必然产物。从内容上看,它强调文化性、趣味性、生活性、可读性;从版面上看,它以其新鲜性、美观性取胜。也就是说,基本上唯读者所需是瞻。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周刊在短时期内找到了“卖点”,取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同,显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十多年来,报纸周刊走过了发端—成长—中兴—成熟—稳定之路,报纸周刊市场可谓品种繁多、花色齐备、特点鲜明、后劲十足。一方面,周刊市场上的竞争依然激烈,因实力不济被淘汰出局者累累;另一方面,也有雄心勃勃的“新生代”,携新观念、新运作、大勇气、强精力等方面的优势,又参与到新一轮的竞争中。加上新的媒体(如广播、电视和国际互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经济生活越来越丰富,金融、证券、房地产、商品信息、经济动态等等,都是读者极为关注的。可以说,做好经济工作宣传报道,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也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同时,也关系到经济类专业报自身的生存发展问题。 但是,经济工作专业性强,要做好报道工作并不容易,除了要摸透其内部规律外,还有一个表现形式问题。前年,武汉商报一篇文章,在参与省专业报协好新闻评选时被淘汰,评委们理由很简单:写得太专了。换言之就是术语、行话太多,一般读者读起来费力,枯燥乏味。这说明:一篇有价值的经济类文章,还应当有一个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不仅让专家看得懂,还要让广大工人群众都爱读、爱看,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