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郭沫若的历史剧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贡献,早已为世人瞩目.从五·四时期的诗剧《女神之再生》到建国后的史剧《蔡文姬》、《武则天》,几乎每一部剧作的发表演出,都能引起那一时期人们极大的关注和学术评论界的重视.几十年来,对郭沫若历史剧及其史剧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学史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也给郭老的历史剧以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但是在读了几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一些研究论著后,我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而又十分不协调的现象:不论文学史家,还是评论研究者,在论述郭老建国  相似文献   
2.
提起丁玲的早期创作,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梦珂、莎菲和伊萨等人物形象而对同时期发表的另一篇小说《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以下简称《小房里》)则显得较为冷淡。长期以来,只有几位评论者在论述丁玲早期创作时,轻描淡写提过几笔之外,几乎没有一篇文章对这篇小说进行专门的分析和研究,打个弊脚的比喻:《小房里》好象一群白天鹅中的丑小鸭,被人们遗忘在孤寂的角落里。不可否认,丁玲早期创作的笔力主要集中于塑造“五·  相似文献   
3.
谢冕同志在《断裂与倾斜:蜕变期的投影》,《极限与选择:历史积淀的导向》等一系列论新诗潮的文章中认为:中国现代诗歌在向当代的过渡中,由于多种历史原因,造成了五·四新诗传统的断裂现象,他论证的支点是“新诗改变了五·四时代的开放体系”,认为“新诗艺术的模式化宣告了艺术的倒退、新诗由于自身的变异而宣告了发展的极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十年,文学创作犹如奔腾起伏的大海,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由各种题材、各类作品构成的文学大潮,一浪高过一浪,此起波伏,争相竞雄,绘出一幅气势磅礴,意境悠远的壮丽画卷。在这幅壮丽画卷中,知青文学以其独特的认识价值和艺术魅力,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运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巳成为一种历史现象,但作为一段特殊的生活,却锻造了一代人,培养了一批文学中坚,使他们写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知青文学作品,形成了新时期文学创作中一股重要的潮流。那么,什么是知青文学?怎样确定知青文学的内涵与外延呢?这个问题从未有过明确的答案,有人说凡是知青作者写的作品就是知青文学。这种确定太模糊,也太宽泛,如果按照这种观点,那么文革中由知识青年口头创作并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5.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文学创作开始向各个禁区进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爱情论理小说虽然是步履艰难地从沙漠中走来,却以其独特的认识价值和艺术魅力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很短的时间内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品,从而掀起了一股“爱情小说热,”爱情,是人类的基本感情之一,当作家们重新拿起笔,思考历史,反映现实,塑造人物形象时,不可避免地要碰到爱情和伦理道德问题。于是,爱情论理小说就与“伤痕文学”一起同期问世了。随着现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