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施效果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它强调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将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因材施教,从而全面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本文以兰州城市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对分级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为学校进一步全面实施分级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是一部极具英语语言魅力的作品。该小说的语言丰富多彩、斑斓纷呈:巴罗克式的语言,博杂而富有游戏性的文字,准确而生动的描写。这些语言艺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纳博科夫一贯的带有唯美色彩的创作思想——艺术性是他文学创造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3.
当代小说名家安·比蒂是美国新现实主义文学浪潮的核心人物之一,但在中国国内鲜有专文论述。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安·比蒂的生平、主要作品、写作风格及主题,文学成就及评论反响,略补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在这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小说<洛丽塔>是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也是他最优秀的英文小说之一.<洛丽塔>就像一首散文诗,充满优美的韵律、华丽而雕饰的语言、诗歌或散文常用的修辞.主人公亨伯特就是运用如此优美的语言抒发了他对洛丽塔强烈的情感和炽热的爱,唱出了自己的爱情绝唱.小说的这一风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纳博科夫一贯带有唯美色彩的创作思想--艺术性是他文学创作的惟一标准.  相似文献   
5.
《洛丽塔》是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性,戏仿在该小说自射的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纳博科夫使用戏仿的技巧组织了小说的情节结构,深刻地揭露了主人公享伯特的欺骗性,同时增强了小说结构的自射性和文本的虚构性。  相似文献   
6.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是一部艺术性很强的作品,巧合是其重要的结构艺术之一,纳博科夫通过使用巧合技巧,不仅突出了小说“命定论”的主题,增强了文本的虚构性,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一贯带有唯美色彩的美学思想——艺术性是他文学创造的惟一标准。  相似文献   
7.
《洛丽塔》,又名《一位白人鳏夫的自白》,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其作者纳博科夫别具匠心地设计了小说的结构,布局异常复杂,内旋形的结构十分独特,就像是一个螺旋构建的螺旋。另外作者还使用戏仿、巧合、作品中嵌入作品等手段,使小说在结构上相互关联、相互交织、相互缠绕,但又螺旋展开,内旋发展,体现了很强的自我意识性、虚构性和游戏性。在艺术创作中,纳博科夫坚信任何作品的独特性都在其独特的结构中。就是这种复杂而独特的结构使《洛丽塔》成为二十世纪少有的超级原创性小说之一。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限制了大学英语学习者主动性的发挥,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国内外已经成为热门话题。本文试从大学英语学习环境的角度说明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展开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的学习现状提出大学英语学习者展开自主学习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洛丽塔》是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批评界普遍认为的后现代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十二岁少女之间的畸型恋情故事,由于他们的相遇、相知、结合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注定了他们只是擦肩而过的两个人。但是又机缘巧合地在欲望这一点上找到了共同语言,两人各怀鬼胎,最终双双坠入欲望的谷底。这是欲望的悲剧、爱情的哀伤。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模块式教学是将大学英语教学分为知识、技能和拓展模块,在四个学期分别有侧重点地进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本文以兰州城市学院的大学英语模块教学试点为例介绍大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理论基础、具体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试图通过模块教学的实施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