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羌族释比信仰有其内在的思想体系,这种体系尽管不如佛教、道教成熟而系统性强,但是不能否认其内在的系统性存在.法器作为宗教法事中必需的器物,是体现宗教内在思想性的重要物品.通过对羌族释比法器的种类和用途分析,可以进一步讨论羌族释比信仰思想与法器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禅宗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使得禅宗祖师在佛教徒的信仰中有神化倾向,而民间力量在神化禅宗祖师的进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禅宗二祖慧可在祖师中并未受到极大的重视,但其在弘法的河南、河北诸多地区却被普遍神化,并且融入到耿氏宗族崇拜中成为民俗信仰的一个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3.
大足石刻作为我国最著名的石刻艺术之一,那么她在艺术上具有哪些特点呢,与龙门、云冈等相比又有哪些不同呢?本文从七个方面总结了大足石刻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羌族释比是羌族宗教信仰的核心人物,其身份因其能够沟通鬼神并解决神、人、鬼之同的问题而神圣。法器是释比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辅助用具,广义的法器包括了具有特殊作用的服饰及其手持物。本文通过对羌族释比的法器与佛教法器进行比较研究,考释羌族释比法器的来源及其在发展过程中与佛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元代虽然时间短,但直至今日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元代壁画。元代壁画主要保留在山西和河北一带,佛教和道教题材皆有,道教壁画尤其丰富,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本文重点考察分析了山西洪洞水神庙、河北石家庄市上享村的毗卢寺、山西芮城的永乐宫壁画等元代壁画的故事内容、人物身份、造型服饰和绘画特点等。  相似文献   
7.
郑小红  耿纪朋 《家教世界》2012,(18):118-119
本文着重建筑和服装的相通之处以及深层原因。第一部分讲它们受共同文化,经济等因素影响制约,第一部分讲它们具体有哪些相通之处。最后讲它们的相互借鉴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羌族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之一。文章聚焦2008年以来,特别是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汶川大地震之后,在北川、汶川、理县、茂县等羌族主要聚居县羌族刺绣的生产性保护实践。采用"整体主义"视角和"参与观察"的方法,借助田野调查、文献梳理、问卷调查等途径,对羌族刺绣的历史、生产方式、针法、传承方式、文化内涵、审美价值、实用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以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实践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献版本的研究形成了专门的版本学,不同时期的文献有不同的版本存在形式。印刷术的出现使版本的形式更加丰富,同时也使文献的传播出现了新的局面。印刷术的出现对于版本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地域、行业、形式等不同的因素都使版本的发展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元代文人画大兴,文人画家多通过画山水画来寄托对故国的眷恋,抒写郁闷不平的胸臆,追求笔情墨趣,故道释人物画比前代更少。少数善画道释人物画的画家也多以水墨或白描手法作画,以重笔墨之趣,不似前人注意庄严肃穆的形象。由于元代许多不满异族统治的知识分子遁入佛道教,尤其全真道教的兴起,成为部分知识分子躲避战乱,寻求精神安慰的出路。所以元代善画的道士非常多,上至天师,下至一般道士,有记载的就不下四十人,其中有些人是元代,也是中国美术史上有杰出成就的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