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边城》是沈从文 "湘西小说"的代表作品.她是一曲悠扬感伤的牧歌,更是一首清新优美的颂歌.作品的字里行间,深深贯注了作家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礼赞,特别是他对人性美所做出的淋漓尽致的艺术建构.在小说中,人人都是真善美的化身,而翠翠正是其中最动人心魄的人物形象.那善良重义的老船公,那慷慨大方的船总顺顺,那正直而勇敢的年轻兄弟,也都是那么血肉丰满,灵动感人.作家试图通过秀丽的自然景色,淳朴的乡风民俗,醇厚的人性旨趣,真挚的人情关怀,来表现他所主张的健康而优美、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创意文化产业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富有魅力、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产业。本文试图通过对创意文化产业与普通文化产业的联系与区别,创意文化产业对普通文化产业所产生的能动而积极的影响,创意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之所在,以及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主要困境的深层次探索,提出了加快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美国影片<珍珠港>在全世界公映后,立即引起轰动,票房价值如脱缰的野马,一路往上飚升,被业内人士和行家们誉为世界电影史上最昂贵的"枪炮与玫瑰".<珍珠港>虽属大手笔,但也有败笔;虽说场景宏大而富有气势,但也暴露出了其唯造势而造势,很多场景内涵不够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开发性、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的特点,积极探索实践“23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准确,成效明显。具体内容为:一、面向中小企业,服务区域经济;二、构建“23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三、突出商务特色,拓展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从广州电大的基本条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架构以及模式有效运行的基本表现等三个方面,从中微瑚角度简略勾画出具有中心城市特点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研究——自广东省取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SPSS16.0对自编的《广东省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由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职业价值观三个维度构成,其中人力资本包含职业技能、人际技能、适应能力和个人特质因素;社会资本包括择职指导、择职关系和择职机会因素;职业价值观包括职业声望、职业保健和职业发展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维是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在盛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本文试图从王维的具体作品入手,对他诗歌中山意象水意象的艺术表现形态进行了精当的归纳与分析,对王雏诗歌山水意象的生成原由和审美品格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与阐发。进而指出王维创造山水意象伴随着强烈的生命律动,这与诗人以澄明清澈的心灵观照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重面授教学、轻实践教学的主要原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人文社会学科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 ,即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特点、日渐成熟的心理学对知识的重新分类、实践教学活动就是内化学生个体知识经验的过程。然后从认识论的角度概括并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该文首先从文学史的角度探讨了汪曾祺小说文体创新对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多方面的影响,接着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汪曾祺小说文体创新所折射出的文化意义。因为文体作为文学话语的结构范式,既受文化的制约,同时,又表征着文化。文章从四个方面来围绕论题进行论述与阐发:一、审美观念之更新;二、现代小说传统之承传;三、小说观念之进化;四、社会文化特征之反映。  相似文献   
10.
高职旅游教育要培养适应当代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继续探索并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文认为,和谐就业是校、企、生三方互利共赢的最佳结合点,并基于此构建了“5361”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为例,简单介绍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基本特征和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