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综合类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秦文化是陕西在历史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传统文化。它同其他区域文化如齐鲁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闽南文化、中州文化等一样,也有自己的特点与价值。这些地域性传统文化与某一朝代的全国性文化如殷文化、周文化、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两宋文化、明清文化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都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部分。研究三秦文化,不但对于发掘、整理、宏扬陕西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有借鉴意义,而且对于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四个现代化都有积极推动作用。为此,我们约请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的部分学者就三秦文化研究中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引起对三秦文化研究的关注和兴趣,促进三秦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论凤鸟在周文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鸟不是周人的“崇拜对象”。从原始材料分析,“凤鸣岐山”恰可证明凤鸟是周人的敌对部族——商族的神灵。“神不歆非类”,可知周人不会把凤鸟作为祭祀的对象。在周代,凤鸟不是王权的象征,而是臣服于王权的“贤人”“君子”的象征。周人相信“异德相及以生民”,凤鸟与周人“异德异类”,因此,周人视“凤凰来仪”为吉兆,但不能说凤鸟本身是“大一统王权”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前人探讨五行思想起源之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新成果,对上古文献作了重新审理,基本清理出五行思想萌芽和形成的轨迹。认为,五行思想的源头可追溯至原始图腾观念和自然神崇拜,经颛顼氏整理、夏后氏承袭,而在春秋时期的晋、郑两国宣告形成。可以认为,“五行”一词最后定型的工作,是由思想家、政治家子产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先秦史号称难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斯维至教授自 2 0世纪 4 0年代至今 ,孜孜不倦 ,皓首穷经 ,献身于先秦史研究。年前 ,笔者率新招收的先秦史研究生前往拜望。斯先生回答了学生的问题之后 ,问到学生的年龄。问罢若有所思 ,叹道 :“为什么要研究先秦史呢 ?在西安 ,搞隋唐史不是满好吗……先秦史 ,我搞了一辈子 ,不能说没有什么成就 ,有一点点 ,算是开了个头。可如今 80多岁了 ,头发白了 ,牙齿掉了 ,精神也不行了……”随着一声长叹 ,我们都沉默了。我脑中浮现新近读过的斯维至先生著《中国古代社会文化论稿》(台湾允晨文化实业股…  相似文献   
5.
目前流行的史学著作,对于董仲舒的历史作用,大体都讲如下两条:一,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董子创立的“神学体系”成为“中世纪的正宗思想”。我认为上述论点是站不住脚的。汉武帝并未接受仲舒“灭息邪说”的建议。董子学术在中世纪始终未居统治地位。董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的精神,在西汉学者中可数第一,其品德在当时已得到广泛尊重。历代学者对于董子的评价,侧重其学术者多持贬意,重视其人品者则褒扬称道。董子取得煊赫地位,只是近百年来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自从柯瓦列夫斯基发现家族公社,近百年来,学者们已经从民族学、考古学和古文献资料中找到大批证据来说明家族公社的存在形式和历史地位。笔者在这里再提供一个在本世纪中期汉族聚居地区还存在着的家族公社的实例,希望通过对它的土地公有形式的介绍,对它的存在历史及社会性质的探索,会有助于早期文明史的研究。白家甲的土地制度白家甲村座落在陕北佳县南区一条幽深的沟壑里。这里北距佳县城80华里,西距米脂110华里,南距吴堡150华里,东距黄河10余里,隔河距山西临县城百余里。周围丛山峻岭,环境十分闭塞。全村现有约200户、700余口人,散居在高家圪(土劳)、前(土爪)、山  相似文献   
7.
五行的源头是上古时代“万物有灵”、图腾观念和祖先崇拜。颛顼氏“绝地天通”,整理了诸神灵的“处位次主”,保留的“类物之官”有金木水火土谷六大类。到西周,因其祖先为谷神,“六府”演变为“五祀”。至春秋,由“五材”而定名为“五行”。战国时期,先后出现洪范五行、管子五行、邹衍五行几种形式。西汉以后,五行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律”。它是中世纪农夫们可以达到的最高哲理思维形式,起过抵制外来宗教、淡化本土神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几十年来,李裕民教授在史学研究领域勤奋耕耘,收获甚丰.《宋史新探》反映了他尊重科学、求新求真的精神.他对漆侠教授《宋代经济史》的批评及与漆教授弟子的论辩,成为当代史学史上引人注目的一桩公案.此事给人最大的启迪,是史学研究的繁荣有待于学术民主大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创的社会形态研究,至恩格斯逝世为止并未成熟.列宁提出了"宗族社会"的概念,但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斯大林草率地将基本生产关系定为五种.郭沫若将"五阶段"视作研究历史的"先决条件",预伏了中国上古史研究的不幸.凡读过先秦典籍而又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都有一个"亚细亚形态情结",这一情结至今尚未解开.解开这一情结的关键,在于重新认定列宁当年提出的"宗族社会",实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