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他以鲜明的个性与众不同、朴实无华的创作风格造就了他作品的文学价值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主要探微老舍的编辑风格以及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为大家展示老舍飞扬与落寞的一生为中国文坛留下的不可磨灭的财富。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是高等学校中文专业教学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研究的深入,本门课程的教学也应作出相应的改革。而以“人的文学”为中心,则不失为一可行之法。因为以“人的文学”为中心进行中国现代文学的课程教学,既代符合现代文学的实际,也为本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所支持。此外还符合新形势下国家对人才素质的综合需求。  相似文献   
3.
韦君宜在其小说创作中塑造了丰富多样的青年形象。其中,以《露沙的路》中的主人公露沙及其丈夫崔次英为代表的革命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最具光彩。只写自己所确实看到的和熟悉的人和事,调动自身的经历与思想进行创作,是韦君宜青年形象特别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刻划成功的重在原因。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的散文以冲淡平和而闻名,其实在他的散文中始终贯穿着五四启蒙的战斗精神。五四文学革命时期他的散文中充满了激情的呐喊,在五四退潮后他仍坚持战斗。后期,他的散文主要以平淡著名,但冲淡平和只他的审美追求,虽然他在相当程度上做到了,但往往在平淡的外衣下内蕴着思想启蒙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韦君宜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代名家。有关韦君宜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展开。从对她文学创作的研究来看,主要可归纳出四种范型。其一作品个案艺术分析。这方面研究主要偏重韦君宜作品的创作成就与艺术特色分析,其中有关《思痛录》的研究文章居多。从目前所见来看,个案分析较多,系统地精细的论述较少:其二作家思想心理研究,不少研究文章从作品出发而深入到韦君宜的精神心理层面,揭示出一个真正有良共产党知识分子形象;其三作家作品的比较研究,将韦君宜及其作品与其他著名作家或作品进行比较,但这方面的文章明显数量偏少。其四是从社会历史与思想文化发展角度来进行的研究,可归于文化研究范型。这方面的研究,表明《思痛录》与《露沙的路》的作者已成为中国政治历史及思想文化研究中重要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型的多样,也表明韦君宜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萧乾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的多重身份不禁让人赞叹他的才情,它不仅有作为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翻译家的睿智理性,还有作为记者的深刻冷静、编辑的细致缜密。他异于同时期作家的个人经历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为其成为"文学奇才"创造了前提,萧乾独特的人生思想和创作态度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本文将就萧乾先生的创作与编辑进行分析,发掘其深刻的思想价值、探寻其特有的创作方法,发现其创作的线索和脉络。  相似文献   
7.
沈从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他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然而,在沈从的全部创作中占有突出位置和最引人注目的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他的作品描写湘西独特的自然风物、人情世态,展示了湘西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形式,及其在时代的大力挤压下的扭曲与变形,讴歌了湘西底层人民身上朴素的人性美和道德光辉。  相似文献   
8.
大学精神:不让理性批判缺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北京某重点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60%的学生谈到"我没有什么所谓的理想,只要毕业后能挣到钱就行";50%以上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大学精神,这与我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9.
师范院校要培养现代化的中小学教师,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师范院校专业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但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为教育信息化作出独特的贡献。因为他们的课程整合更好地实现了计算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结合,可以给学生提供直接的教育信息化的范本。  相似文献   
10.
师范院校要培养现代化的中小学教师,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师范院校专业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但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为教育信息化作出独特的贡献。因为他们的课程整合更好地实现了计算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结合。可以给学生提供直接的教育信息化的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