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这一章中很重要的一节,它主要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内容表述为: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在宏观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磁通量变化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磁通量的变化(即感应电流的方向);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来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导体和磁体相对运动(即"来拒去留")。现行的各种教材版本一直保留着原来的实验设计,原实验设计存在以下不足:  相似文献   
2.
拜读了贵刊2005年7~8期发表的王爱生同志的《可调式驻波实验演示器》一文,感觉设计还不够完善,为此,笔者对实验设计进行了部分改进,使实验更具操作性,现象更明显,数据更准确,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觉得有必要与同仁共同探讨。一、实验装置改进(图1)  相似文献   
3.
在普通高中新教材物理教科书中均编入了课题研究内容。新教学大纲规定每个年级物理课程至少要安排两个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十一章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一节中设计了两则实验:其一,用空气压缩点火仪演示,压缩气体做工内能增加,效果很好;其二,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由于没有现成的仪器,我们在教材给出的装置基础上加以改进,制作了一台教具来演示该实验,实验效果较好。1 材料设计与制作(图1)(1)密闭容器用2 mm 厚,d=12 cm,h=20 cm 铁管及等厚度铁板焊接而成,底为法兰盘加胶垫用螺母紧固密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进行“自感现象”教学时,由于现成仪器中,通断电自感演示器是分立的,携带、操作均不便,并且通电自感现象演示起来不是十分明显。为此我们经过多次探讨,根据这两组实验的特点,把它们综合到一个线路板上,这样既方便操作、携带,又能形成两个现象的比较,效果较好。1 结构与原理演示器面板见图1所示,内部原理结构见图2。2 材料规格和制作方法a.面板盒40cm×25cm×4cm,面板用三合板,框用1cm厚的木板即可。b.底座用变压器(线圈)充当,选用电源降压变压器,原线圈(直流电阻约40Ω)作为通电自感的线圈,该线圈要求自感系数L要尽量大,所以线圈…  相似文献   
6.
浮力本质是: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关于浮力本质的演示实验,通常见过的都不太规范,可操作性不强,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总结经验,设计了这个实验。a.结构与原理。如图1所示。b.材料与制作。①取4mm厚有机玻璃,做一方形水槽:30cm×16cm×25cm。②距槽底5cm作一隔断,隔断中央设一直径为7cm圆孔,孔两侧分设两个直径为3cm的通气和加液玻璃管,槽底设一放水阀。③浮体是一个比中央孔略大直径为8cm的泡沫块,泡沫块底面贴一等大圆形玻璃以防演示时与隔断接触不严而漏水。c.演示…  相似文献   
7.
1 教具装置图(见图1) 2 仪器特点及用途 (1)特点 ①激光调平仪是利用激光在水面反射放大微小形变制成,精度高、操作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8.
自感现象是现行高中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让学生认识自感现象,笔者设计了2个实验:其中1个用来演示通电自感,如图1所示,另1个用来演示断电自感,如图2所示.关于教材中所演示的现象和解释不再赘述,笔者认为教材中对现象的解释不够严谨、全面,实验设计和器材的选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拜读了贵刊2004年第3期第26页房老师的<高压尖端旁烛焰偏移现象的再实验>一文,笔者感觉有必要对"静电与燃烧现象"进行再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二人教版《物理》(必修)教材中“简谐运动的图象”一节,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简谐运动规律,而演示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教材中的演示实验,笔者认为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沙摆作出的图象只能平放,不便让所有的学生都观察到,且手拉木板不匀速易造成图象不规范;二是作出的图象是否确定是正弦(余弦)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