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导致农地流转纠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民间法与国家法存在冲突、政策调整引起利益的冲突、法律规定与农村现实相脱节等因素.现有的当事人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纠纷解决方式虽有重要作用,但均存在着不足,需要从立法、司法、法治宣传、道德教育等方面着手,完善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济组成的多元化解决机制,把农地流转纠纷解决纳入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目前,专职代表制已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人大代表仍是兼职代表。实现人大代表专职化是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合理设置人大代表的名额,不断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适当延长人大会议会期,建立健全代表履行职责的保障制度,完善人大代表监督机制,逐步实现人大代表的专职化。  相似文献   
3.
为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广州商学院法律系与九龙人民法庭合作建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为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有效衔接搭建了平台。双方拟通过完善双师互聘制度、将数字法庭引进法学专业课堂、指导学生开展实战型模拟法庭活动、开展深层次的法律咨询服务以推进地方高校与司法部门的合作,协同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4.
缺陷产品召回是消除批量性缺陷产品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危害的有效措施,也是政府管理产品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在发达国家已非常完善。而我国缺陷产品召回立法相对滞后,导致了我国政府在缺陷产品监管上的无力及企业对缺陷产品召回的轻视。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完善现有立法,并制定专门的产品召回法,构建一个统一、协调的产品召回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独立学院法学本科第二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晟  郑毓枫 《广西教育》2009,(15):23-24
第二课堂教学能使学生消化和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应开展以"在线课程"和学生法学会为主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独立学院法学本科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实名制是一把双刃剑。实行实名制后,一些久存不决的行业问题得到迎刃而解。但是,实名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信息的安全。目前,我国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散见于部门法中,且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已成为当务之急。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有效衔接、加强行业自律对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位论文是法学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之一。实践中,存在部分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论文选题不恰当、检索、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差、写作技能欠缺、答辩表现不理想等问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法学本科学位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空抛物是城市治理中的一大顽疾,危害社会公共秩序和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严重影响和谐社会构建。为及时回应群众保护头顶安全的呼声,在我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增设了高空抛物罪。目前,认定高空抛物罪时遇到的主要难题有:“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不明确、本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不明确、本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否存在竞合关系等。高空抛物罪认定的难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突破:明确“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明确本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本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特定情况下存在竞合关系。  相似文献   
9.
独立学院法学本科课程考试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毓枫 《广西教育》2009,(15):21-22,27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法学本科课程考试制度存在不少弊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法学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错位。对此,应明确考试目标,更新考试内容,丰富考试形式,综合设计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10.
实名制是一把双刃剑。实行实名制后,一些久存不决的行业问题得到迎刃而解。但是,实名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信息的安全。目前,我国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散见于部门法中,且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已成为当务之急。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有效衔接、加强行业自律对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