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9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简单的总述 发表于1955年的赵树理同志的《三里湾》是我国当代文学中反映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优秀作品之一。从总的评价来看,它应是高于同时的同类题材的作品的。 《三里湾》通过对一九五二年一个老解放区的先进村扩社的故事的叙述,给我们提供了一幅农业合作化初期农村的较为复杂的画图,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段时  相似文献   
2.
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于1927年9月——1928年6月陆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当时就引起了强烈反响。评论家们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部作品,“不自觉地有一种力量命令我的眼睛一行一行的看下去……觉得有些地方仿佛是自己曾经亲历其境的,至少限度也应该认识其中的几位~。有人认为作品虽“染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但却“只看到人生悲惨的一面,只顾有意地堆砌了一些失败的事实”,指责作品“在革命势力中散布了大量的毒气”。有人指责作品不过是对1927年前后历史的“侧面观”,指责作者“终于离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文艺阵营”,质问作者“究竟为哪个阶级所有”?有人  相似文献   
3.
茅盾的优秀短篇小说《春蚕》,通过江南蚕农老通宝一家蚕茧丰收反成灾害的惨剧,表现了旧中国的农民在三座大山的压榨下的困苦处境,对“九·一八”以后步步加紧对中国进行侵略的日本帝国主义者,对向民族敌人妥协退让的蒋介石集团,作了有力的控诉。另外,作品中还刻画了老通宝、阿多、四大娘、荷花等一系列使读者难忘的旧中国农民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丁玲于1957年因一个所谓“右派集团”问题从文坛消匿22年之久.1979年。她在重返文坛时,曾表示要尽早完成长篇小说《在严寒的日子里》,而且还要争取续写她于1933年因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而只写到半途的长篇小说《母亲》。这六、七年,丁玲是七、八十岁的老作家中最活跃的人物,如写文章、作报告、  相似文献   
5.
早在1915年《新青年》创刊后不久,陈独秀就发表了《欧洲文艺史谭》等文,并在答张永言的信中提出了“吾国文艺……今后当趋向写实主义”的主张。1916年胡适在给陈独秀的信中,除对陈的观点表示赞同外,又提出了“今日欲言文学革命,须从八事入手”的意见,这“八事”,在次年1月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中虽有所阐述,但对新文学实质性的问题,却基本未予明确列论。陈独秀在胡文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出现的所谓“思想进步,艺术退步”是现当代文学发展中带有“偏至”性的“普遍化現象”的批评,是一种“偏至”批评。对被指责的所谓“老舍现象”、“茅盾现象”有其片面性。对被重点指责的所谓“郭沫若现象”,作者认为应根据广义的“诗学”原则认识郭沫若创作发展,他不仅在初期以诗歌《女神》显示出文学“高峰”地位,而且在中后期又以历史剧显示出文学“高峰”地位。对其中后期诗歌也应实事求是评价。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成绩是喜人的,也曾陆续出版了一些新写的现代文学史,其中有不少注进了个人研究意见并吸收别人研究成果的地方,“改写文学史”的工作,在稳健地进行。但在一个“观念更新”的盲乱思潮冲击下,“重写文学史”成了一种运动,似乎“一切都翻一个身”,为“重写”而写的“重读”、“重评”文章又多使人困惑,于是对在现代文学史中有着某种贯串作用的鲁迅也感到不好理解了。带着问题,结合《毛泽东论文艺》的有关论述,我又重新  相似文献   
8.
老作家丁玲走完了她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予一九八六年三月四月在北京逝世。活了八十二岁,这是高寿,但我们作为受她作品哺育的读者,又是多希望她能再活些年月,为我们写出更多的作品啊!丁玲从一九五七年离开文坛之后于一九七九年才重新出现在文坛上。她曾许下心愿要完成过去长期未免的两部长篇:《母亲》和《在严寒的日子里》。特别是后者,更是她在解放以后就一直系念着,并为它的完成而作出了长期努力的。如今,读者是永远  相似文献   
9.
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这在中国电视历史上是空前的。特别是它作为我国第一部多集室内电视连续剧创作,虽是起点,却又引出了今日城乡各行各业人员都争说《渴望》这一前所未有的文艺现象,这更十分值得重视。《渴》剧是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以后文艺战线上“一手抓治理整顿,一手抓繁荣创作”的方针的重要成绩体现之一;它所引起的巨大反响,显示着人们在经历了“文革”十年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这一学科研究中,郭沫若研究的成果之多,仅次于鲁迅研究而后与茅盾研究相当了。但“郭沫若”领域里,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在过去却未引起应有的注意:郭沫若文学生活和创作与日本文化的关系。郭沫若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